产的大军之中分一杯羹的时候,却被自己的秘书小丁给着急忙慌的找回到了局里。
英家的灭门惨案,震动了济城内外的各个方面,对外的日本人,对内的各大商号的掌管人,都对其中的内情充满了好奇与兴趣。
大家在这件普通人看来耸人听闻的事件中,却只看到了其背后的商机。
当然了,这个消息对于某几个人来说,却着实算不得是利好的消息了。
若说谁最不希望英峰死的,那就是三井株式会社的日本人。
可是在济城因为英峰的死而暗潮涌动的时候,却没有人知道,有一个人比之日本人的愤怒与沮丧也不少多少了。
若是邵年时能够在与郑管家接触之后,再派一好手瞧瞧的跟着对方,就会发现,当邵年时对着英家的这个面粉厂开始动手的时候,仿佛已经察觉出其中的飘摇的郑管家却是坐上了一辆开往郊外的黄包车上,略带焦急的往一处驻军营地的所在赶去。
而邵年时若是再细细的思索一番,这位管家的姓氏……
呵呵,他就会明白,为何英家除了与日本人合作的烟馆的生意日益兴隆的同时,其他的产业反倒是成为了拖后腿的了。
郑,在有枪有人的山东军阀当中,就有一姓郑的大势力。
而郑继成的济城一少手底下的精英营所配的装备,那可是在全国的军备大比拼当中都排的上前几位的。
而这种精良的配给,银钱是从哪里来的?
要知道郑继成的叔,也是他现在真正的父亲手下可是带着近一个大实师的兵力呢。
光是如同郑继成这般带着实数人的营长……数量就不知凡几。
为了公平起见,哪怕郑继成是营中妥妥的太子爷,郑金生摆明了车马要培养的未来的接班人,那也不能在明面上太过于偏向了。
越是这样的关系,反倒是越要做到一视同仁。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万众瞩目,郑金生手下诸多爱将都在盯着瞧的接班人,如何在父亲无法明着帮忙的情况下,在一众平级军官当中脱颖而出呢?
那就是凭借着自己比旁人更为雄厚的家庭背景以及人脉关系,为他的部队找寻出一条不同于旁人的发展之路。
作为今后的郑家军阀的接班人,此时的郑继成对于一些商人与乡绅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对象的。
投资郑金生是为了保障现在,而投资郑继成则是为了未来。
孰轻孰重,就要看这些有钱人对于自家产业的规划是如何的了。
至于郑管家的?
却真的是一起十分单纯的认亲罢了。
无非是郑金生在一两年前与现任的田督军一前一后的来到了济城之后,就因为与老郑有着同样的姓氏,就被这个天天偷主家的财富,又唯恐被其发现的老管家给注意到了。
然后他找人细细的一寻摸,才发现,事情就是如此的巧,他们竟然出自于同一个村落之中的郑家的宗族。
虽然彼此之间的血缘牵连,就等同于没啥关系的邻居,只是居住在同一个村落当中,在过年过节的统一的祭祀先祖的时候,两家人的亲眷才能够碰上一面的疏松状态。
但是架不住一位有求于人而故意接近,另外一人急于表现而照单全收,这一老一少之间的关系就迅速的熟络了起来。
花钱买个安心的老郑终于睡上了一个踏实的觉。
他再也不会因为贪了英家的一两百个大洋就惴惴不安的直作噩梦了。
因为有了强大的背景的军方亲戚的出现,老郑胆子变得更大了。
以往怕到要死的三位数的贪污金额,在变成了现如今的四位数有时候甚至是五位数的转移的时候,他反倒是变得极其淡定了起来。
因为老郑知道,哪怕是事发,他也绝无性命之忧。
吃一点皮肉之苦,只冲着他这几份儿的投资,对方也一定会保下他的老命的。
而郑继成的顺利认亲,也让他跟他的军队的腰包迅速的鼓了起来。
他在父亲统一赔给的军备之上,多了许多自己采购的选项。
其中的账目既没有占用郑家军阀的军需与资金,也不曾借用郑家自己的小金库。
全靠拉来的或多或少的赞助与投资,就将只属于自己的亲信部队给武装到了牙齿。
旁的不说,最起码队伍在拉出去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既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受。
甭管军方内部的人心中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但是搁在明面上的能力却是被大家都给认可了。
就这种搂钱的手段,若是以后队伍交到郑少爷的手中,先不论战术指挥如何,只跟人拼武装装备与粮草弹药的话,怕是他们是不会输的。
而对于普通的士兵以及基层的军官来说,郑继成的能力大不大他们并不关系,但是对方捞钱之后却用来补充他们,这对于能直接受益的士兵们来说,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
不管如何,郑继成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