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她为妾,也不过是用一个好听点的名头,将她的一身本事,据为己有,或是拿这等本事来邀名,或是送上去获取更大的利益。
祁莲每每想到这些,都浑身发寒,汗毛耸立,只觉畏惧不已。
而这等情况下,姜永宁还肯娶她,祁莲自是欢喜的。
只是,姜永宁在这等情况下娶她,安阳侯府的侯夫人真的愿意吗?
她嫁过去后,婆母能善待她吗?还是要像一些婆婆那样,给她立规矩立到她疯掉,或是干脆叫她无法生育,等再过几年,姜永宁对她的感情淡了,再让她“病逝”或者进庵堂,一辈子不出来了?
别说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祁莲之前没有被封建规矩吓退的时候,在外面经常晃荡,早就听说了许多这类故事。那些外地的她无法验证,但有几个就是京城里的,祁莲是亲自跑去见过的。
甚至还见到了一个类似教养院的地方,里面收容的就是被家人送来的女子——
无论是亲生父母、后父后母、亲兄嫂、亲弟弟弟媳、儿子侄子外甥、族中长辈、祖父母外祖父母、舅舅舅母、丈夫或主母等,只要是这些人能证明亲属关系,还能给钱,这个教养院就会“收容”这些女子,将这些女子强势性“请”进来后,就会安排她各种干活洗脑。
教养院里面也只有女子在,保证这些送进来的女子的“贞洁”。
可是,女子折磨起女子来,更会叫那些被“收容”的女子有苦说不出,且那些人还学会了洗脑这项伟大的技能,“教导”的那些被送进去的女子越发的规矩内敛,几乎没有了任何的脾气和主见,只要有人能接她们逃离教养院那个苦海,教她们做什么她们都是肯的。
更何况还有许多人,是故意送人进去,且心甘情愿的花钱养着人一辈子,叫对方在教养院里吃苦一辈子的。
祁莲彼时听说这个的时候,只觉恐惧无比。
跟她说起这件事的是位婆婆和她的儿媳妇,二人都是女子,都觉这个教养院是个好地方,能把那些坏了品性的女子教好,还不打不骂的,也不用自己费脑筋,简直好的不行。
祁莲却只觉浑身发抖。
——这比现代那些不良的戒网机构还要可怕!
至少戒网机构还有出来的一天,还会被媒体曝光,父母送孩子进去,也大都会把孩子接出来,那些孩子吃尽苦头后,出来也会学聪明一些,年少的他们无法回报“好心”送他们进去的父母,可是,莫欺少年穷,只要他们愿意,他们总会成长到让可以掌控他们的父母畏惧的地步……
……
祁莲也是那个时候,才终于开始对这个她瞧不起的封建制度妥协。
她畏惧这个地方,没有人权,没有法制,没有平等。有的所谓的规矩和传统,只教她恶心。
可她身为单身女性,也的确不能继续做仵作下去了,所以才会愿意嫁给安阳侯世子姜永宁,又不愿意嫁给对方。
她哄着姜永宁说出只娶她一个的誓言,哄着姜永宁答应她为正妻,她没甚嫁妆,姜永宁也愿意给她出,她没有长辈,姜永宁说可以给她找干亲……
祁莲便觉,这真的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古代大腿。
可是,祁莲还是深深的畏惧着那个不曾谋面的“婆母”。
按照此时的规矩,那个婆母是姜永宁的母亲,便占着孝道和大义,怎么对她都是可以的。就是逼她去死,只要姜永宁的母亲不是自己动手,官府也不会对她如何。
祁莲当真是太害怕了。她更怕自己年老色衰,会被送去什么“教养院”。
直到她听说,姜永宁的母亲对长子长女失望,带着小儿子小女儿离开了。
即便后来又直到姜永宁因此而无法入朝为官,祁莲也当真是庆幸了。
太好了!她可以在这个可怕的吃人的封建社会活下去了!
因此祁莲在听到姜永宁的话语之间,流露出对于进入官场的渴望时,很快转移了话题,并依偎在姜永宁的怀里,温柔道:“相公,事已至此,你再责怪妹妹也是无用。留在京城,只怕也要受那些言官御史的责难。
相公,我们不如去游览各地的名山大川,用我们的双脚,去丈量这片土地,看遍美景,尝遍美食,许是我们再回京城的时候,儿女双全,妹夫和妹妹,也能为我们在皇上和皇后那里周旋,相公将来,也能有再踏足官场的一日。即便不能,我们的孩儿,也是有可能的。”
祁莲这番话,本意是想着,姜永宁的侯府世子的名头,在遍地都是贵人的京城不值钱,但离开了京城,这个名头还是很受人敬重。
且等出了京城,其余人便只知道她是世子夫人,不会去过问她的娘家来历,不会知道她曾经是个低贱的仵作。
她可以真正风光起来,受人尊敬。
姜永宁闻言,却是若有所思。
他道:“莲妹此言有理。我已然有了不孝之名,不易洗脱。有这等名声,除非母亲可以亲自入京,为我证明,否则,我必须要立下大功,使朝廷看重于我,方能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