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垄断高价的秘密-私盐走私(2 / 3)

辛啊,由于没有盐引,被官府查到更是会受到严惩,大的矿主不愿意卖给我们,为了从灶户那里购得私盐,一小引至少需要2两银子,比官盐进价高多了。

路上害怕被查,我们也要拿出银子打点,如此摊下来,每引食盐大概要花费5钱银子。

我们雇佣一个壯劳力运到销售地方,一天一个人给1钱银子,大人听说你也是苦寒出身,这样高的工价民众趋之若鹜,如此即使到巴州、达州那些较为偏僻的地方,如此每引食盐也最多花费5钱银子。

再请庄客,避免别人不要来抢地盘,如此算下来,雇人挑着担子在当地贩卖,如此前前后后算起来,每引食盐要用掉6两银子的成本,每引大概赚6两银子。

大人,小的过去家里穷,迫于无奈才走上私盐贩子这条道的,大人,小人愿意捐出一半家财,只要大人能饶恕我等罪过,小的一定按时交纳盐税的,小的一定老老实实的做人。”

杨轩呵呵笑道:“何其道,你们虽然没有缴税,但按你刚才说的,进价多2两银子,扣掉杂七杂八的,每引还能够赚6两银子的高额利润。

如果规定灶户在贩卖食盐的时候,盐商除了买盐之外,每引盐需要2两银子。

通过官府关卡,过县每引征收3钱银子,过府征收5钱银子

在当地销售,每引征收5钱银子的商赋,此前前后后算来,每引1两5钱税赋,让你清清白白销售食盐,卖给普通老百姓能否不超过一斤60文铜钱?”

钱邦芑大惊,历朝历代,盐铁乃官府重点管制,虽然大明开放私铁经营,但对食盐管制颇为严苛。

看样子大人准备宽恕这些私盐贩子,如果被言官告到万岁那里,结果可想而知。

而何其道等私盐贩子一听,大喜过望,私盐走私如同前世走私毒品那样,是提着脑袋做事,稍稍不慎就身首异处。

再说,过去走私食盐,卖价可比官盐还要高,一小引足足有2两纹银。中间贿赂官员花掉5钱,在地方销售,打点地方衙役,打点地方无赖,也会花掉2两银子,再加上运输贩卖成本,每小引足足有6两多。

现在可不一样,交上的税赋还不到过去购买的高价盐与大点衙役的花费,如此花费更低了,怎么不能够保证现在私盐价格呢?

内心大喜,何其道连连叩头道:大人,如果只缴纳这点赋税,卖给乡亲们的食盐绝对不会超过60文铜钱,不,50文,40文都不成问题。

大人,你也知道我等走私食盐都是在刀剑上讨生活,实际上是苦命人家,若天下官员都像大人这样,真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啊。

半年前我等到过顺庆府,按照三等九则原则征收税赋,普通商户税赋支出一点都没有增加。

那些大户人家虽然缴纳了十五税一的商赋,纯收入超过300两纹银的缴纳了一成所得税,但现在衙役规矩了,根本不敢敲诈,大家只要能够安全,这点商赋又算什么?

除了我们这几个私盐贩子之外,在座的都是豪门大户,大家说说,那家贿赂官员的不超过这个数字?

就像刚才那几个老爷说那样,朝廷规制,每引盐路引取得不过2两银子,但最后他们都花了5,6两银子,这绝大多数都落入贪官污吏手中,而朝廷得到的不过是小的可怜的2两银子。”

杨轩笑着看了看众人,显得颇为高兴,亲自上前将何其道扶起来,说道:“我一直说税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贿赂官员的即使一文铜钱也要嫌多。

该交给官府的一文铜钱也不能少,盐赋改革势在必行,就像何先生与刚才众人所说那样,进入官府的不到2两,绝大多数都进入贪官污吏腰包里面啊。“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在那之后杨轩宣布食盐生产零售备案制,食盐经销特许经营制度。

所有灶户或者零销售施行备案制,只需要向有司缴纳1两纹银即可获生产与零售资格,在生产与销售环节中需要记录生产与零售数量即可,若发现弄虚作假,或参与私盐走私的,则取消资格,特别严重的甚至处以刑罚。

食盐净销售施行特许经营资格,在资格审定合格后可以获得县、府的特许经营资格,经营资格一般在3-10年期间,在经营期间若发生不法,则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经营资格,违反法纪,或者参与走私的,处以刑罚,甚至判处死刑。

只要正经商人,只要向县衙缴纳100两纹银保证金,衙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某个县的食盐销售资格,向府衙缴纳200两纹银可以获得某个府食盐销售资格,就可以获得食盐批发商营业执照。

所有取得食盐经销资格的商家,可以按照盐赋要求,按照每小引3两银子向盐铁司购买盐引,然后向食盐生产者(灶军)购买食盐,向获得经营资格的地方销售食盐。

在那以后,若是胆敢在走私食盐的,罚没保证金,甚至取消食盐经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