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科举取士(3 / 4)

南明副榜举人 东方寡民 10610 字 2018-08-18

也怪本王太心急了,希望能够选出大量像我这样的志同道合之辈,如此我们可以北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想不到还有一些人抱残守缺,令人遗憾啊。

我也是穷秀才出身,十年寒窗只中得副榜举人,当时一时想不过居然昏厥在贡院门前,当然直到怀才不遇的艰辛。

这次虽然选拔四十名橘子,但也需要选拔四百名优秀士子,进入军政学校,教育学校。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虽然史记、资治通鉴,算学、物理有用,但是大家过去学得不多。

这次只是举人的门槛,所有高中的都会留到贡院学习算学、物理这两个科目,只有大家培训合格之后,才会下放地方,从最基层的乡长坐起。

正如本王常常所说的那样,士是国家纲,兵是国家的目,士是国家的大脑,兵将是国家上肢,若落第的不能成为国家大脑的,可以成为国家上肢,可以成为国家身体,可以成为国家下肢。

要成为兵将的,必须经过3个月魔鬼训练,训练完成上了几次战场,如果真的能够获得兄弟们支持,完全可以提拔为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司务长。

大家也知道大队长可是正八品官职,司务长可是正九品官职。就像樊明善、陈怀西、马鸣鸾、周正等人过去也只是一个秀才出身,现在都是正四品的参将。

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义勇军与很多人不一样,兵丁要求每天做总结,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要求每天练字,过了三五年之后,基本上能够看懂报纸,看懂兵书。

就像军中很多人过去大字不是一个,现在能够看懂《练兵实纪》这种上万字的兵书呢。

现在鞑子入侵在即,大家除了科举之外,还可以选择当兵这一条路啊。即使不愿意,也可以投身与府州县充当小吏,或者积极进取,获得当地民众支持,成为议员,成为乡里长,以造福一方啊。”

众人一听,纷纷请罪。

想到前世学生占领立法院这种事情,想到可能出现一种无序的民主,杨轩站起来看着王志道等人说道:“各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我们现在已经在各地建立起议会,大家也可以投书请愿,可以说王府、各省布政使、巡按使与民众沟通畅行无阻。

但你们看看你们,半灌水响叮当,竟然跑到王府门前请愿,若每个人都自恃自身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此将来怎么治理国家。

王志道与这五个带头的一律剥掉功名,处以2年劳役,其他的要引以为鉴,大家都是读书人,要多多用脑袋想问题啊。”

众人脸色大变,吴兆元劝诫道:“学生们虽然冲撞王爷,但万望王爷看在他们其情可悯的份上,不要剥掉他们功名啊。”

杨轩摇头道:“吴长史,我也是读书人出身,当日参加科举的时候被人算计那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景仍然记忆颇深。

他们所思所想本王感同身受,这次本王虽然可以饶恕他们,但未来,未来其他人仍然可以做出这种事,如此怎么办?

按律王志道等人本该判3年劳役的,本王已经法外施恩,只判2年劳役,算是网开一面了。

你们说王志道等人个人前途,剥掉功名服完劳役之后,他们可以选择从军,他们也识文墨,在军中训练三个月之后定然可以获得一个好职位。

即使不从军,可以选择从头做起,只要获得民众信任,完全可以从衙役、议员、乡长做起,,将来干上知县、知府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啊。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看王志道等人眼高于顶,如此处罚他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改弦更张,希望他们能够从小事,实事做起,如此方可造福民众,如此方为受人尊重的大丈夫。”

看到杨轩没有堵死王志道等人仕途,口口声声还给他们设计人生仕途,吴兆元等人当然不会反对,而王志道等人也心存侥幸,竟然感恩流涕连连向杨轩叩头,声言一定按照杨轩所述,痛改前非,真心实意的为民众服务。

在两个衙役带领下,王志道等六人被带离王府,众人看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也纷纷散去。

而在这次科举之中来自达州的生员唐甄被杨轩点中为解元,来自新都费密、内江的生员顾山贞紧随其后,三人都主张经世致用,陆王心学,反对程朱理学那种虚无主义。

唐甄字铸万,先祖为明朝皇帝朱棣老师唐瑜的第十一代孙,其名声在后世虽然不彰,但有的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列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不过现在唐甄年约20岁,虽然学术思想还未形成,但作为热血男子的唐甄与同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有感于大明连年内乱不断,建奴窃取二京,故主张陆王心学,反对程朱理学。

唐甄认为,明朝君主没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实行的是忘民、虐发、害民之政,从而造成“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摘录唐甄书籍《潜书》)。

唐甄认为杨轩新政改变了这种现象,致富于民的政改措施。认为清丈土地,清理户口,征收税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