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识当初派了安老大等人去给刘萱送嫁,所以梁山一直对刘识心存感激,除了让安老大等人带回了感谢的信函和礼物,还坚持和刘识书信往来。
来往的信件多了,刘识便对梁山这个忠厚有为,又颇有政治见识的妹夫存了一份好感。
前些日子在金銮殿辞去翰林院修撰一职,请求外放为官之后,刘识便在回信中将这件事略略提了提。
没有想到,梁山却上了心。
梁山在来信中说,边远之地因为远离中原,所以多被世人看做蛮荒之地,行商的轻易不去,做官更是不往,导致了边地发展极慢,真正有心有所作为的官吏也是极为紧缺。
听说刘识有心外放为官,造福一方,梁山便主动邀约,请刘识到上河县的临县红河县做县令。
红河县上任县令,好不容易熬到任职期满,立刻就花了大笔的银子疏通了关系,调到了离京城更近一些的地方。
红河县和上河县相邻,同样都是尼族人的聚居之地,风俗习惯多有相似。
梁山在来信中说,若是刘识愿意到红河县来任职的话,他会帮忙和当地的尼族人沟通,尽量免除冲突。
梁山本人,就是尼族人。
红河县,恰好也在太熙帝给刘识的备选职缺里。
刘识觉得不错,先和彭瑾商量了,征得了彭瑾的同意,又去请教了彭永新和彭瑜,以及恩师周翯。
PS:晚了不方便,提前到别家蹭网来更新~这是两点的更新。
另外,请签到的亲尽量去签到楼,不然满篇都是,看不到和文相关的评论,谢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