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白纸黑字(2 / 3)

锦堂香事 浣若君 4804 字 2018-06-02

备要往厨房去。

“勿要耍花招,否则的话,我就把你先夫那黑透了的骨头磨成粉,一口口喂给你吃。”边说,他边跟着何妈,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并,轻轻儿的磨着。

果真,颇像是在磨骨粉一样。

何妈连连儿的哎哟着,几乎是扶着墙的,进厨房去了。

*

陈淮安于是转身,进了书房。

这书房里共有两张书桌,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窄窄的床,然后便是顶天而立的书架,各类书籍摆插的满满当当。

他进去的时候,陈杭似乎正准备往外走,因见到儿子进来,转而又走到了案后。

俩父子原本都该在县衙吃酒的,这居然在家里撞上了。

陈淮安还好,陈杭就像撞见鬼了一样,。

没话找话,陈杭指着桌上的宣纸道:“淮安瞧着这判词写的如何?”

陈淮安当年初到京城,还未进内阁时,曾在顺天府当过差,做府尹。

当时,他接到一桩案子。

是一个小尼姑爱上了一个俗家男子,便欲要还俗,嫁予那位男子为妻。只是怎奈从小养到大的师父不肯,执意要她青灯古佛,侍奉佛菩萨。

小尼姑也是大胆,当时便一纸状书呈到顺天府,要官府为自己作主,还俗嫁人。

当时的陈淮安正值春风得意,于公案上大手一挥,便书了一封判词:准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梵心,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僧敲月下门。

判完之后,回到自个儿的小家里,献宝似的跟锦棠绘声绘色学了一遍,锦棠也叫这思凡的小尼姑逗笑,也是觉得陈淮安这官儿做的好,以为他从此走入正道了,于整日的愁云阴霾之间,她便叫他多逗的笑了一笑。

想到这里,陈淮安一笑,道:“父亲判词书的极好,秦州城难有您这手好字。”

陈杭仰面望着比自己高许多的儿子,忽而摸了摸兜儿,掏了一只银袋子来丢给陈淮安:“不比嘉利和嘉雨两个要受十年寒窗之苦,有爹为官一日,你就可以做个富贵闲人,逍遥一日,这点银子也是初初上任,县衙里几位主簿们孝敬的,拿了吃酒去。”

陈淮安接了过来,于手心掂了掂,一角角的碎银子,至少七八两,正好,这些银子可以拿还葛大顺,葛青章这个月的束侑就有了。

他抱拳道:“多谢爹。”

*

陈杭为了能得到渭河县的县令一职,跑尽了所有的门路,最后,以二儿媳妇罗锦棠为交换条件,才从秦州府,主簿孙福宁这儿弄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知县一职。

所以,他之所以心神不宁,不吃酒早早儿的回家来,也是怕锦棠和孙福宁的事要出意外,所以在此等消息。

结果锦棠叫陈淮安抱回来了,哪孙福宁了,会不会是行事不成,叫自己这拳头生猛的儿子给放翻了?

偏这事儿它就如同偷来的锣儿,是个敲不得的。

陈杭于是小心翼翼的,在试探,看竹山寺究竟发生了什么:“锦棠不是去竹山寺上香的,怎的回来了?”

陈淮安咧唇一笑,道:“她不小心掉到了竹山寺的放生池里,我嫌寺里的屋子太冷,于是把她带了回来。”

这么说,锦棠当没见过孙福宁。

自己这便宜儿子也不知道他为了求官,把锦棠卖给了孙福宁的事。

陈杭这样想着,长出了口气,下意识道:“哪就好,哪就好。”

但随即,另一个问题来了。

孙福宁可是秦州府衙的主簿,陈杭的代理知县一职,是由孙福宁给他弄来了。要是孙福宁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撸他的知县?

就在陈杭满脑子想着该怎么办时,便听陈淮安说道:“儿子记得,州府一开始选定的代理知县并非您,而是年龄比您长一岁的朝奉郎张其昌,怎么最后又换成您了?”

陈杭抽唇带了丝不自然的笑:“不说它,不说它。如今紧要的是为父这个代理知县能一直做下去。这样,嘉利和嘉雨的学业上能照应得上,便你,为父也一定在任上尽可能替你弄一份大家业回来。”

一直以来,齐梅和陈杭给陈淮安说的就是这话。

嘉利和嘉雨俩兄弟吃苦,他享清福就好。陈家的家业,最后都是他的。

于是,他就心安理得的吃酒耍拳,在渭河县过的好不自在潇洒。

见陈淮安还在面前稳稳儿的站着,陈杭有些吃惊:“听说渭南府出了个拳把式,极其厉害,你不去会一会,打上两拳?”

这其实是想把他支走,再找个补救的办法。

陈淮安望着陈杭这抓心挠肝的样子,心头一阵冷笑,却还故意道:“今夜不是康维桢康先生在晋江酒楼给您设了宴,要贺您的高升,儿子不得陪着您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