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日端午节,顾明月一大早便和穆蕴一起熏了艾草挂上香包携手来到槐花胡同。
县学休一天的家,顾熠昨天晚上到的家,见到姐姐和姐夫过来,忙起身迎接他们。
一家人正在围着小桌包粽子,旁边的锅里还煮着浓香的粥,照夏和照花在桌子边择菜,过节的气氛十分浓郁。
跟家人打过招呼,顾明月便坐下来包粽子,穆蕴放下礼物也坐在顾明月旁边帮忙。
令顾明月没想到的是在她心中手巧的穆蕴竟然包不好一个粽子,忍笑为自家男人找面子:“你歇着,帮我递彩绳。”
穆蕴默默放下已经皱巴巴的粽叶。
厨房内其他人都看向别处,装作没看见。
包了会儿,顾明月担心如今肚子已经很大的娘坐得不舒服,说道:“娘,你起来走走吧,这些不多了,我们来包。”
顾氏正觉窝得慌,就点头答应,顾攀忙放下包到一半的粽子扶她起来。
顾熠不知想到什么,感叹:“娘生我们真辛苦,以后熠儿一定要好好孝顺您。”
以前他还不知道小孩子怎么来的,不过现在都这么大了,又亲眼看到他娘怀小弟弟之后的情况,顾熠就明白他和姐姐也是从娘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顾攀笑道:“算你小子懂事,不过你小时候可没你弟弟安静,折腾的你娘饭都吃不好。”
“不会吧”,顾熠不太相信,“先生和同学们都说我性子可沉稳的。”
顾氏忍不住笑起来,因着女儿女婿都在,便瞪顾攀一眼:“孩子都大了,说这个做什么”,随即对顾明月道:“翩翩,跟娘出去走走。”
顾明月正和穆蕴相看着笑呢,闻言答应一声:粽子已经包好了,自家男人也不用难堪,她系好粽子上的彩绳,起身扶着母亲出去了。
此时太阳才刚露头,外面还十分清新凉爽。
顾明月扶着母亲慢慢走,注意到她脸上欲言又止的神色,疑问:“娘,您有什么事要说吗?”
顾氏看了女儿一眼,直接问道:“肚子现在还没动静?”
顾明月:“…”
“我还小呢,不急”。
“小什么,眼看着都十六了”,顾氏低声斥责,“你不急含彰不急?过两个月若还没动静,娘可得带你去找医婆看看。”
顾明月又惊又好笑,不过看到母亲严肃的神情,她有些不敢实话实说啊。
“娘,穆蕴也不急”,她撒娇道,“他还担心我现在怀孕会对身体不好呢。”
“有什么不好的”,想起自己嫁到顾家一年后才有的身孕,顾氏也不敢太给女儿压力,其实如果不是含彰现在地位太显,她也不用这么早就担心女儿这些,“你上上心,都成亲快半年了,别再把自己当小孩子,你看小萍,嫁到黄家才刚三个月就已经传出好信儿来了。”
顾明月正点着头,听到母亲后面这句话不由惊讶道:“小萍怀孕了?”
“可不是”,顾氏走得有些累,示意女儿去旁边的树荫下休息,树荫下换了一套木制桌椅,顾氏坐下后说道:“昨儿个你三婶来咱家送黄糯米时说的,已经两个多月了。”
顾明月:“这太早了吧。”
“早什么?没听说过赶早不赶晚,年轻时生孩子也安全些”,顾氏苦口婆心,“你可把娘这些话记在心上。”
顾明月说道:“太小了对身体也不好。”
顾氏瞪眼:“你还缠嘴,十五都成年了,还小什么。”
顾明月吐吐舌头,判断成年的标准不一样嘛,不过她还是觉得爸爸妈妈那里的更有依据。
是不是回去后和穆蕴商量一下将女孩子成年的标准用律法规定为十八?
一家人吃过早饭,便结伴去西市上游玩,途中恰好遇到顾明月才听母亲提到的顾秀萍,她正带着两个丫鬟往柳树胡三叔家去。
“二伯二伯娘”,顾秀萍笑着上前来打招呼,又施礼道:“翩翩姐,姐夫,你们这是要去看把式?”
“是啊”,顾氏笑答,拉住顾秀萍的手叮嘱道:“你才有身子,到你娘家坐一坐就回去,月份还小的时候便得多注意着。”
“嗯”,顾秀萍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晓得,夫君和婆婆都有再三交代。”
见顾秀萍婚后幸福,顾明月也为她高兴,因在街上,几人寒暄两句便分开了。
顾明月和穆蕴是在娘家吃过晚饭才回的相府,彼时天还大亮,街上还有玩杂耍的,他们便走着回去,路上又正好遇到从柳树胡同出来的黄素和顾秀萍。
双方撞见,黄素率先自然地笑着打了声招呼,穆蕴和顾明月回礼。
虽然接下来他们有一段同路,到但黄素和穆蕴都没有结伴同行的意思,打过招呼便各走各的。
端午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