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一拖,以期到时能够免掉一两成。
“天翔兄弟,要不这几家地主先别让他们交粮?”中午吃饭时,里长把吕天翔拉到一边,悄悄说道:“今年旱情严重,依我看官府到最后肯定会宽容一些的,那几家地主该交的税粮少说也有一二千石。现在先别让他们交,到时咱们两家平分怎么样?”
里长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清爽透气的棉布长衫,面容富态带笑,初看是个好人,仔细一看就有些圆滑。
“王大叔,你说的这事儿”,吕天翔摇摇头,终于明白为啥爷爷说这人精于算计了,“我可不敢做,你瞧那哥儿几个,都是衙门里的老人了,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弄鬼岂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再者,这些人家若两天之后还未把粮食交上去,上面就该派兵来催了。”
“什么事啊兄弟?”吕天翔回来坐下,同来的张虎夹了颗花生米扔在嘴里,“我看你们镇里这个里长,为人有些不大地道啊。”
“大面儿上还行”,吕天翔笑笑,“违法乱纪的事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做。”
下首的另一个衙役道:“你们镇里挺富裕的,吃不上饭的人家不多。”
“李三哥说笑了”,吕天翔给这人斟了杯酒,笑道:“因为有个码头,他们也容易找活儿做,不过都是些力气钱,家家刚够糊口罢了。”
“是啊,都不容易”,李三端起酒喝了,“吃菜吃菜,下午还有十多家要去。”
故意和吕天翔错开回桌的里长听到这话,脑门儿上的汗流得更多了。得亏是天翔兄弟在中间说了话,要不然以后他们镇不知要被派多少官事儿呢。
“兄弟们,听说没有?据说泽省下辖的县今年可是大丰收啊”,张虎突然说道,“好像是因为县太爷这些年来没少开沟修渠,这旱情根本没把他们县奈何,甚至每亩地比之往年还多收了一两石呢。”
“那这样一来,县太爷岂不是一大政绩?”吕天翔说道,“该升官了吧。”
其他几人都笑:“这是自然的,老爷升官,衙役们也都会有些赏银。再瞧瞧咱们县,现在税粮还没收上来,两下一比,皇上他老人家会提拔哪个一目了然。”
正在小饭馆议论着县大丰收的人不知道,第二天的朝堂上,因为这个荒年丰收的县刮起了怎样一股飓风。
“臣有本奏,县令胡光欺上瞒下搜刮百姓,将十亩田的出产合为一亩,把一个疮痍满目饿殍遍野的县粉饰得光鲜漂亮,导致多少百姓饥饿而死。此等蒙蔽圣听之徒,不斩之不足以平民愤。且据臣所知,县有灾民联合想起来想要到泽省巡抚处告状,却连县都没出就被衙役活活打死在路上。请皇上,为县的子民做主。”
早朝御史的第一本,就把整个朝堂震得鸦雀无声,随即纷纷附议,刘谱大怒,下旨令泽省巡抚派兵把胡光押解归京,并令三司审过后凌迟处死。
“这两年民乱四起,我看都是你们这些无能的沽誉钓名之辈给逼的”,下完命令,刘谱把手边的奏折全部扔了下去,“你们还有脸为一个宰相之位争来争去?朕决定,即日起废除宰相一职,副相分别归入工部和礼部。”
朝臣们一片静默,全都低着头不做声,然而每个人的心中却都如开水一般沸腾起来,皇帝这是想专权啊。
当初先帝想废宰相都没成,到当今这里,他们更不会妥协。
职分六部,最后全都由皇帝做主,他们这些臣子成了什么,皇家的下人?
“怎么都没声儿了?”皇帝眯了眯眼,冷声问道。
“臣以为此举不妥”。
“臣以为此举不妥”。
朝臣们的声音很快响成一片。
“留着宰相之位,让你们这些人,只顾争来争去,而不管百姓死活,这就妥了?”皇帝站起身,厉声喝问。
朝臣语结。
“皇上,胡光乃是己未年进士,副相王相和门生”,穆蕴默默出列,不紧不慢道:“臣以为现在的关键,是问责王相和,查清这假丰收之后是否有别的图谋。至于废相之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作出决定的。且废黜宰相之后,朝局变动必然很大,如今内有民乱外有蛮族冲突,此时废相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在皇帝盛怒之下不敢开口说话的康派官员,终于抓住机会,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上奏。
短短半个时辰之间,王相和一派全面崩溃。
皇帝面对着上百臣工,终是甩袖下朝。
穆蕴看着那把象征着至尊之位的椅子,觉得分外可笑。至尊和愚蠢的反差,真是好大一个笑话。
看不清问题本质,脑子一热就要废相,这样的人若不是有百官之总的宰相帮着处理朝事,灭亡只在十余年之内。
他摇头整袖,缓步踏出朝堂。
“穆家小儿,康九廷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冒着盛怒也要打击老夫?”,宫门外,已经被除下官帽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