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具备较强的机动性、敏捷性。
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战龙机甲进行了大负荷障碍越野、各型武器实弹射击、多机组网信息共享等一系列实战化测试,充分检验了装备性能……”
在主持人的旁白介绍声中,新闻视频里,出现了几辆拖挂车。
掀雨布、拆木箱。
一个个体格不小,迷彩涂装,外观造型极为科幻的战龙机甲,陆续起身下车。
它们个个都高大威猛,特别像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里的机器人。
下车之后陆续站定,吴杰带着几个工程师,陆续等乘进入座舱内。
随后,一台台机甲,便齐步前往前方。
在一张张铝合金桌上,已经摆放好了各种武器弹药。
7毫米口径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大口径重机枪、62毫米的多管速射机枪、25毫米机关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没有一样是重量轻、后坐力小的。
这些单兵重装备,是真的很重。
比如那挺反器材狙击步枪,空枪重量就达到了惊人的十二公斤,再加上十发装的弹匣就更重了,另外开枪射击之时,会有很强的后坐力。
所以无论是平时训练演习,还是执行战备任务,猎豹特种作战大队都是安排狙击双人组。
狙击手负责携带狙击枪,观察手负责携带弹药。
到了射击阵地之后,还要用两脚架,或者支撑物,将狙击枪固定好。
尽可能采用卧姿射击,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抵御强大的后坐力。
至于什么重机枪、多管速射机枪……
那些重装备,平时都是多人携带,亦或者是安装在战车上。
毕竟扛起来带走都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射击。
不过……
在新闻视频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那一台台战龙机甲,非常轻松的就拿起了各种武器。
而它们以站姿、跪姿、卧姿等静止姿态射击,即便弹无虚发,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毕竟这么一个个庞然大物,结构自然稳固,不会像人体那样脆弱,扛不住后坐力而产生晃动,它们稳如磐石,纹丝不动。
同时,它们还有足够的空间,去安装各种光电感应器,从而‘看得远、看得清、打得准’,完全不像人类单凭肉眼观瞄。
简单的静止射击之后……
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一台台机甲开始奔跑起来,在坑洼不平,有各种障碍壕沟的场地里奔行。
训练场是按照实战要求而设计,真实的战场上敌人的人员和装备,肯定不会固定不动任由挨打,他们必然会运动会闪躲。
所以训练场内的靶标,是毫无规律、不分远近和尺寸大小的随机出现。
可能这一秒,前方几米外的水泥墙后,突然探出‘敌人’的半个身子。
下一秒就会在两百多米外,冒出一辆步兵战车。
这也就要求,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提防目标出现,然后快速精准射击。
对于人类来说,这很难。
因为从眼睛看见,再到大脑思考做出决断,最后完成射击,至少需要耗费零点几秒。
但是在新闻视频中……
这几台战龙机甲,简直就像是开挂了似的。
它们借助机身大量布置的光电感应器,实时动态的感知周边环境。
目标出现就立刻锁定,驾驶员往往只需要看一眼确认是敌是友,选择是否攻击就行了。
所以……
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极为恐怖了。
只见它们几台机甲,在训练场内忽快忽慢,攀爬越障、涉水匍匐,非常灵活迅速。
不仅能快速精准的射击,还能一边奔跑一边开火。
唐老爷子看在眼里,心里真替旁边观战的那些特种兵揪心。
刚研发出来的战龙机甲,就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这让长年累月疯狂训练,才能拥有出色技战术的他们,该怎么想?心理阴影面积,又得有多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
视频的最后,战龙机甲呈现了令人咂舌的‘机械暴力美学’。
几台战龙机甲,顶着轻重机枪的猛烈扫射。
那可是实弹啊!
62毫米口径的轻机枪,威力很小吗?
几毫米的均质钢板,也能打穿的。
而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威力就更是恐怖,堪称‘战场强拆工’。
沙袋、水泥墩、砖墙,甚至是步兵战车,都根本经不起摧残。
然而……
人工远程遥控的机枪碉堡,用轻重机枪交织出致命的火线,犹如泼洒弹雨一般喷冒火舌。
而在枪林弹雨中,战龙机甲却并没有被打得稀巴烂。
它们反而强行猛冲到了碉堡面前,高高跃起重重双臂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