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进展顺利(3 / 4)

时候还在世啊,敢提出这一理论的名称,江文川这个市级干部还真是胆子大啊!

江文川本来就是媒体干部,他太明白其中的分寸了。

儿子这一下是政治冒险啊,虽然不算捅破天,但也绝对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提出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但到底是福是祸,真的说不准啊!

nnd,这个坑爹的儿子!江文川有点无奈。

要知道,即使近期因为张学平的原因而在金城市政坛备受瞩目,多数人还是带着怀疑甚至有些轻视的眼光看他,觉得江文川不过是凭借着和张学平的关系才一步登天。

现在,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上这两篇署名金城市委副秘书长江文川的文章一出,立刻震动金城乃至雍凉省政坛,江文川可谓一鸣惊人,甚至连省委廖书记都来电询问他的情况。

可是,毕竟这两篇文章从头到尾江文川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万一,市委宋书记、周市长、甚至省委廖书记要他去汇报情况,他该怎么说?

江文川一想到这些就有些惊心动魄。

可看着眼前一脸兴奋的儿子,忽然发现他脸上的稚气早已脱去,一脸英气,不知觉间已经长大了……。

“小华,这两篇文章真的是你写的?你写文章干什么?为什么用我的名义发表?”江文川深吸了口气,连珠炮似的问出一堆问题。

江华早在寄出文章之前就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件事可能的后果,此时脸色一整,认真道:“爸,你放心,这两篇文章的确是我自己写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报纸和新闻,整理了很多资料,一会我拿给你。……,爸,我之所以写这两篇文章,也是想帮你的忙……你现在虽然进入市委工作,但是毕竟根基很浅,我想了很久,觉得你的优势还是在对于理论和媒体的了解,另外,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中央最重视的经济工作,所以就尝试着写了这两篇文章。”

江华之前的确搜集了很多资料,毕竟文章中很多观点是需要数据和案例支持。

现在既然文章发表了,最重要的就是让父亲尽快吃透这篇文章,这样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争论、质疑、或者引起高层领导重视后父亲还需要去汇报等等情况,都需要江文川自己面对。

江华也希望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尽量灌输给江文川,这种时候也顾不得掩饰了,当下滔滔不绝的讲了下去。

“关于小平理论这篇文章没什么可说的,大部分都是老生常谈,不过提出了一个理论名称而已,这主要是为了给您戴上一个党建理论专家的名头……”

“如果您想在仕途上继续发展,这个阶段其实更需要关注经济问题!”

“而目前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就是国企改革,从很多报道和中央公布的数字来看,目前全国范围国有企业改革都陷入困境,企业连年亏损,负债率居高不下,库存积压,资金紧张,失业下岗人员激增,由此也引出大量的社会问题……。

根据之前“重点扶持、其余放活”的思路,我想到一个“抓大放小”的概念:政府主抓那些有成长潜力、具备资源优势的大型企业,和盈利能力强的产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放开中小企业,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甚至可以尝试股份制改革,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转换,效益提高,当然这方面必须要重视资产核算评估上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各种配套改革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改革过程中的政府监控,以及产生的失业下岗问题,需要政府帮这些人想出路,出台再就业措施……”

江华将他所知道的诸多思路,详细的向父亲倾囊说出。

若是这篇文章刊登之前,江文川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听他说这些,而此刻却是听的全神贯注,时不时还开口提出问题。

江华也随之解答,他后世看过太多的有关国企改革总结的文章,又亲历了之后十多年中国的大变革时期,感受深刻,几乎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应对一二,令江文川惊讶万分。

“小华,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琢磨的吗?……”江文川感觉好像不认识自己儿子了。

“爸,你儿子是天才!”江华故意一脸得意的嘿嘿笑道。

他这么一说,江文川反而笑了。

他摇了摇头,拿起手中的文章,陷入沉思。

脑中将江华刚才所说,和两人问答之间的各种内容快速的串了一遍。

理论文章也就罢了,不过是一次政治冒险,虽然现在在理论界早有系统建立理论的说法,但这件事一时间他也很难判断。

国企改革这篇文章,却令他很惊讶,他发现无论从哪方面来印证,似乎逻辑上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他这段时间进入市委后,也曾研究过国企改革的问题,此时很多之前没有想透彻的问题似乎也都有了答案。

江华心里渐渐踏实下来,儿子既然能说的这么清晰透彻,看来的确是他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