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若想彻底铲除南康,还需大举进攻。”
龙明晰刻意忽略朗士秋愤怒的目光,接着说道:“半年前,南康首领遇刺身亡,新任首领趁乱掌握大权,据探子回报的消息,新首领手腕强硬,崇尚武力,一向是顺者昌逆者亡,才短短半年时间,就已将内部整合完毕,开始结集军队对外扩张,足以见其高明手段,如再用老办法应对,恐怕就要边关失守,城池不保啊!”
朗士秋一听这话,再也压不住心头怒火,他能容忍别人说他武夫出身粗鲁蛮横,却不能容忍有人质疑他领兵打仗的能力,不顾身旁官员劝阻,几步沓至龙明晰面前,一把扯过衣领,怒目而视,咬牙说道:“老子打仗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如今站在这里和我谈战术,也不掂量掂量份量。”
朗士秋的性格人人皆知,朝堂上无人敢惹无人敢说,前一刻你敢去摸老虎屁股,下一刻他就敢让你横尸金銮殿。
今日被传召到养心殿的都是龙明泽心腹,谁也没想到贤王会出言顶撞,一时慌了手脚,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各个面露难色,纷纷看向一脸严肃,坐观棋局的皇上。
龙明泽轻咳一声,面上依旧带着云淡风轻的笑容,缓声说道:“朗太尉息怒,有话慢慢说。”
朗士秋再不济,也知道君臣之礼,见龙明泽开口圆场,自然收敛几分,手上力道一松,冷哼着退回原地。
龙明晰嘴角一扬,拂了拂胸前褶皱,笑道:“晚辈失礼,还望朗太尉海涵。”
众人皆是松了一口气,委实害怕两人在养心殿大闹起来,朗士秋虽然脾气火爆,但这个整天笑眯眯的贤王也不是好惹的主。
当时皇帝登基,本该第一个册封同是萧嫣娆萧贵妃所生的三王爷龙明浩,却出乎意料的将八王爷封为贤王,一月以后才将自己的亲弟弟封为德王,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册封过后不到三月,龙明浩便被派往远离京城的通州封地,而贤王却留在京城协助皇上管理朝政。
一时间流言四起,议论纷纷。
龙明晰也成为朝堂上竞相拉拢的新星,只是这个贤王总是笑言以对,说自己不过是个闲王,哪会协理朝政,可能皇兄正是看中自己这点,才安心让他留在京城。
事实也确实如此,迟到早退,无故旷工,没有贤王做不出来的,只有众人想不到的。
所以对于龙明晰能在这种场合出言冲撞朗士秋,大家似乎心里也有些疑惑,纷纷猜想兴许是坐在龙座上,看似温和,实则狠辣的新帝暗自授意所为。
眼见龙明晰一脸邪笑着又要说话,殿外却响起冬浮急促的禀报之声。
龙明泽眉头微皱,沉声喧他入殿。
冬浮一脸疲倦,双目却炯炯有神,大步来到阶下,衣角一掀,便跪了下来。
原本有些温怒的龙明泽见他神色不似往常,心知必有要事相告,环视殿内众人,将冬浮唤至自己身侧,倒也不急着询问所报何事,反而对龙明晰示意接着说下去。
贤王微微点头,冬浮神色有异,他也看在眼里,原本想循序渐进的将话题引出,看来此时不得不直奔主题而去。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如今边关战事又起,朗太尉年事已高,虽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但臣弟惟恐朗太尉的身子吃不消,而镇守边关的李将军到现在没打过一场胜仗,如此处境,臣弟倒有一人推荐,不知皇上能否重用?”
龙明泽此番会谈的目的便是广纳贤才,他手中可以直接调令的仅有赤峰营内五万兵力,加上从龙明晰手中接过的三万,算起来只有八万,如果再有人起兵造反,想要调动朝廷百十余万军队,却需要多道手谕,如果中间某一环节出现纰漏,岂不是要将皇位拱手让人?
之前平定内乱,巩固政权用了他大部分精力,现今静下心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必须要换。
换,就要换自己信得过的。
朗士秋一听此话,自然举手反对,他从军多年,凡是数得上的武官,均出自他的靡下,人说朝中有人好办事,他则是军中有人心不慌。
如果将这些人都换掉,他的地位自然不保,也没有哪方势力前来拉拢,于是也急忙上前推荐道:“老臣也有一人选,皇上可想听听?”
龙明泽大笑起来,看似心情极佳,“都给朕说说,来来来,冬浮,准备笔墨,每个人推荐一名,将名字写在纸上,朕必定参考。”
冬浮心里焦急,恨不得众人将名字写完便都离开,所以手脚麻利的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
“各位大人,请写吧。”
龙明泽面带笑意的环视众人,只见人人奋笔疾书,丝毫没有犹豫,看来心里早有想法。
他挥手示意冬浮将宣纸一一呈上,倒也没急着翻看,只说道:“众卿先退下吧,朕斟酌斟酌再议。”
龙明晰也不急着离开,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