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愿天下学子人人得以金榜题名(2 / 2)

来来往往的行人商旅。虽说比不上中原那些繁华城镇,但比起之前,不知兴盛了多少。

据上半年的人口统计,五原郡的在录户籍,早已超过定襄、西河等郡,仅次于上党、太原。

城中百姓念叨着严信和刘虞的好,当然也不忘为他们驱逐鲜卑的并州英雄。

走到南边的某处街道时,郎朗的读书声传进了耳中。

当年由戏策创办的书塾,已经扩大了许多规模。从起初的一间实木茅屋,到如今,已是上百间的学堂。

听到里边的读书声,吕布顿下脚步,往里面走去。

正在教书的是个相貌清雅的儒士,他左手握着书简,右手负在身后腰间,丹唇轻启。在讲台处踱着步子,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

吕布拉住名学生打听,才得知这位气雅不凡的先生,名叫管宁,乃是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

当年蛾贼之乱闹得天下动荡,管宁与好友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并做《诗经》、《书经》的注解,教化当地百姓。

后来受友人之邀,前来并州讲学,结果一呆,便是两年。

得知大才就在眼前,吕布自是高兴不已,等到下课后,便去同管宁相谈。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即便面对当朝大司马的盛情相邀,管宁也丝毫没有出仕的意愿。他明确的告诉吕布,自己只想当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强扭的瓜不甜。

既然管宁不愿,吕布也不好强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