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徐徐而来二(1 / 2)

“有六个多月了,只是她跟着我受苦……”徐令说着一手握住了赵佩儿的手,纤瘦苍白的两只手交叉一起。

“表哥,我们好不容易才有这样的好日子,又遇到像清明这样的好友,应该知足。”赵佩儿由衷的说道。

“那你们的家乡原是哪里?”清明想到只要拢魂香一用完,徐令就会像魏爷爷那样消失,不免痛惜,只得换了话头问道。

“我们本是青州临川人士,八年前家乡发洪水,我和佩儿就来到了这里,那时候我才十六岁,也曾跟着一个师傅学过木匠手艺,勉强在这里落了脚,我记得当年佩儿也不过十三岁……”徐令满脸期望,“纵然这几年我们经历了许多的难,终究我们还是如愿以偿了,对,佩儿,我想到了!”

徐令看了眼不解的清明,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我一直在想要给这个未出生的孩儿取个怎样的名字,刚刚我想到了。”

“好啊,表哥,叫什么名字?”赵佩儿很欢喜,问道。

“小来,徐小来,如何?”

徐令摇头晃脑了一番,缓缓吐出这几个字,赵佩儿口中重复了一遍,连连点头道:“这个名字很好!”

“小来,不错,我也觉得甚好。”清明仿佛有所体会,徐令夫妇逃难后经历这许多的波折困苦,最终还是苦尽甘来,如了最初的心愿,哪怕是慢了点,徐徐而来,徐小来!

第二天,清明带着赵佩儿去了南桥镇的医庐。

老郎中捋着长胡须,闭眼给赵佩儿号脉,清明看着老郎中的脸由开始的悠哉悠哉慢慢变了色,心中一紧,可看到赵佩儿怯懦而不知所措的模样,还是朝她点点头,示意她不要担心。

约摸过了半柱香时间,老郎中睁开眼,摇了摇头,收回了号脉的手,看着清明问道:“这胎儿虽已有六月余,可这脉象……”

“怎么了?”清明问道。

“按理来说,胎儿六个月应该是成形了,可这脉象漂浮,怕是……”老郎中看着清明,话中那意思很明显。

“不!不会的!”赵佩儿腾地站了起来,护住自己的肚子,眼睛就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

“先不要激动,”清明轻拍着赵佩儿的肩膀,然后对老郎中说道:“那请你抓两副安胎药给我们吧!”

老郎中脸上也是惋惜,张了张嘴,还是叫来药童去抓安胎药。清明便拿了药同赵佩儿离开医庐,赵佩儿一颗心都要碎成渣了,两只手一刻也不敢离开肚子。

“佩儿姐姐,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肚子里的孩子有事的。”清明郑重的对赵佩儿说道。

“清明,我的孩子一定会平安出世的,对不对?”赵佩儿听了清明的话,眼睛亮了,仿佛黑暗中看到一线光明,或者是因着拢魂香的缘故,她对清明非常的信任。

“嗯!你在这里等我,我去买点东西给你好好补补身子。”清明将两包药交到赵佩儿手里,又看了眼四下,见几步外就有一个包子铺,就带着她去了包子铺,要了一笼肉包子。

“你边吃边等我,啊?”清明扶着赵佩儿到一张桌子前坐下。

“好。”

清明这才放心离开,她不仅是要去买些东西给赵佩儿补身子,她还要买个东西,尽快的让流霜赶到这里,她知道流霜肯定有办法保住赵佩儿肚子里的孩子。

南桥镇虽不是什么大镇子,可镇子里离赵佩儿的家还是有六七里的路程,清明买了一斤鳝鱼,两斤泥鳅,一些猪肉,又买了两匹布料子,这才回到包子铺。

“呀,你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如何拿回去?”赵佩儿见清明手里提着,怀里抱着,赶紧接过两匹布料子,边问道。

“我们租个牛车回去就是了。”清明露出一个灿笑,示意赵佩儿无需担心,然后问包子铺的老板多少钱。

“我已经给过了,我们走吧!”赵佩儿不等忙碌的包子铺老板回答,就拉着清明离开。

说来也凑巧,刚好清明二人出了镇子就遇到了一个赶着牛车的黑脸大叔。

“两位小娘子要坐车吗?”黑脸大叔冲清明和赵佩儿憨厚的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问道。

赵佩儿很高兴,刚走上前一步,又收回脚步,对清明说道:“我们可以坐这个车吗?”

清明提着买的东西,见赵佩儿抱着布匹,额头有些汗珠,看了眼憨厚的黑脸大叔,终究还是点点头。

黑脸大叔跳下牛车,将两人的东西小心放在了车上,见赵佩儿挺着肚子,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取出一个小板凳,让赵佩儿踩着小板凳坐上车,清明看在眼里,心中稍安。

“两位小娘子是要往哪里去?”黑脸大叔吆喝了一声,自己又跳上车,问道。

“五里乡。”清明就答了句。

“好嘞!”黑脸大叔应了声,赶着牛车向五里乡出发。

“你们俩是妯娌还是姑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