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位颇重,这让康熙的心情不可抑制的坏了起来。而胤禛的神色,倒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敬佩也就罢了,这惭愧……是几个意思?
看到了胤禛胤礽神情的可不止康熙一个,所以康熙想问的问题立刻被以斗倒太子为一生执念的直郡王给代劳了。
“怎么,太子和四弟知道这个能人不成?说起来四弟知道不足为奇,毕竟本就是他的人手,倒是没想到太子殿下也知道的那么详细,两位果真是兄弟情深啊!”
胤禔说的真心极了,但心里怎么想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反正他是不信胤禛能和太子亲近到哪去,都说胤禛是太子带出来的,可真说起来他俩满打满算也就在一起相处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兄弟情,再真能真到哪里去?还比不上他和胤禩相处的时间多呢,所以说别看胤禛一副事事以太子为先,而太子则对胤禛事事关照两人感情甚笃的样子。但说起来还不是和他和老八一样的关系:一个在拿弟弟在吸引他们那位老爷子的火力、不声不响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一个躲在哥哥背后成长、等着什么时候取哥哥而代之。所以他这一席话说是夸赞倒不如是讽刺多一些,当然顺便在康熙面前上上眼药什么的,那也是必须的。
不过,胤禔只能失望了,因为胤礽根本没理他,而胤禛接下来的话则让胤禔恨不得自己这辈子都记住不嘴欠。
“大哥说笑了,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找来这样的人物。前去沙俄的人多半都是胸怀天下自愿过去的爱国志士,和我可没什么关系。当然我和他们的交情虽说不深但也不是不认识,汗王说的这位人才应该是瑾书公子吧。”嗯,墨止的确不是他的人,他可没说谎。
胤禛表现得少见的有些尴尬,当然了在场的除了新来的土尔扈特部贵客剩下的人都清楚胤禛为什么尴尬——还不是因为愧疚!
要说墨家瑾书公子,那满朝文武百姓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黄河的堤坝、万岁的陵寝、百姓的家什、守城的器械,哪里没有这位公子的手笔?而且瑾书公子不单单才能如鲁班临世,品德更是高华,再加上那如谪仙般的风姿,当真是风光霁月,让人心折。
只可惜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浊世佳公子却在入仕不久后便被逼出了官场,甚至,若非太子和雍郡王护着,这位谪仙怕是已经被坑的声名狼藉了。
如今听说墨止在罢黜后仍旧为大清而奔波,身为朝中一员无论是当初的逼迫者还是无能庇佑者都是应该愧疚的。
“瑾书公子才智过人,屡立大功,当真是我大清的国之栋梁。万岁说的没错,瑾书公子当得起国士待遇。”
说这话的是新提上来的詹事府詹事——太子爷手下的詹事府最近几年可以说是调动最频繁的部门了,就像詹事府詹事好歹也是三品大员,照理来说只要无功无过三五年都不会动地方的位子,结果这几年调动的那叫一个频繁。尤其是索额图被赐死后,这短短一年间詹事府就迎来了五位詹事,有几任估计都没等大臣们认识完就退场了。这一位刚上任不到一周,原来是驻守盛京的参将,对京中的形式现在还是懵懵懂懂的,更不清楚当初墨止离开的缘由,所以很自然就拍起了马屁。自然,拍到了马腿上。
“这可不行,万岁,您可不能为一个南蛮子置太子爷的名声于不顾啊。而且像他那样狐媚惑主的人哪怕再有本事这朝廷上也没有他的位子。”
康熙的脸刷就黑了,他自己不待见太子,破坏太子的名声是一回事,别人欺负太子又是一回事,爱新觉罗家都护短,康熙更是其中翘楚。别看康熙现在整天都是对太子横挑眉竖挑眼哪哪都看不上眼,但太子真要被欺负了,那最先不高兴地还是他。就像历史上太子第一次被废,和太子最过不去的直郡王不就去陪太子了吗。在康熙心里他的性命和皇位第一重要,之后是大清的江山、再之后估计就是太子这个爱儿、然后才是剩下的儿女、得力的忠臣……他的女人们。嗯,估计还得限制是那些得他意的女人。
所以说,一个所谓的表弟当着他的面欺负他的爱子。他能高兴才怪。而且康熙这人吧其实是挺好面子的,所以他哪怕再暗示别人他的太子道德败坏了,他也不会往太子身上安他接受不了的事情,而很不巧康熙以现代的观点来看绝对是个恐同主义者。
所以说他能派人传太子有寡人之疾好色成性也不会去传太子有龙阳之好,也就因为不少人都知道康熙厌恶这断袖分桃之事这才为了赶走墨止这个人才而传出了闲话。很不巧的是从小在绮罗丛里长大被养叼了眼光的太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个颜控,而且偏好于斯文俊秀的类型,所以身边人的容貌最低也是个清秀这其中是不分男女的。
结果可好,康熙根本没看那些同样在标准线以上的宫女,直接因为太子身边清一色的清秀太监给太子定了罪名,于是外貌俊秀不似凡人的墨止在康熙眼里就有了原罪。偏偏这个时候太子身后的人因为太子太过亲近墨止而自律使得他们损失了不少利益,对于墨止落难他们简直也是喜闻乐见。若非后来太子和胤禛以及一系列勤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