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结果胤禟还嘴欠的出来撩拨,不向他撒气向谁撒!
所以说啊人不能嘴欠,否则看看桃花九就知道结果了……允悲。
这边厢胤禛就算真的想提升自己的地位也不想认下“康熙最信任皇子”的光荣称号,所以很是识趣的把功劳全安在了康熙的头上。
“儿臣不负汗阿玛的信任,顺利的种出了从沙俄传进的良种,作坊里的师傅也顺利的恢复了当时得到的几张图纸,并改良出了杀伤力更加巨大的武器。如今成果尽在此,请汗阿玛检阅。”
康熙毫不脸红的认下了儿子安给他的功劳,认真的看过奏折后便一脸欣慰的将奏折又给了几个儿子传看。为了保密,胤禛是在小朝会后康熙只留下几个自家人时才说的,所以康熙也做足了慈父的模样并没有在意那些礼节,而是把儿子们叫道了身边后才让他们看胤禛这次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虽然第一个叫到身边的是太子,但最后却是把奏折亲手给了胤禩。哪怕这时太子已经看过了奏折,所有人心里也是一阵惊涛骇浪,一边夸赞着胤禛的功劳,一边猜测着胤禩这个“宠儿”的地位。
只是等到他们真正看完胤禛的这份奏折后,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情都没有了,心里只有一个词“幸好”!
“胤禛,你说过这些东西都是从沙俄那里拿过来的,你说的是真的?”
第一个坐不住的是胤禔,他善武不善文,因此更清楚胤禛拿出来的那些武器的意义。若是有朝一日沙俄拿着这些武器来攻打大清,哪怕八旗子弟再厉害怕也难以抵挡。更何况胤禔很清楚,如今八旗早已不是入关时的八旗了,若非胤禛提早知道了这个消息,大清危已!
“大哥,我能拿这样的话来骗大家吗,我敢对天发誓火器的图纸就是从沙俄贵族那里得来的。”
不过胤禛没有说的是,他现在拿出的图纸和成品和从沙俄偷出来的简直是天差地别,当然那些作物的种子也是如此。那个只有他能看见的小铺子的确很厉害,各种各样的东西应有尽有,他拿出来的在小铺子里算不得太好,但短时间内却足够大清消化了,拔苗助长的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大哥,沙俄的火器恐怕不是最厉害的。沙俄的火器发展的虽然迅速,但其中有许多却是彼得一世从英吉利等国学来的。”
“胤禛,你这话是真的?”
“回汗阿玛的话,这一点您只要去派人调查便能知道。沙俄的百姓很是信服崇敬如今的沙皇,把他为了国家外出游历的经历也成了诗歌四处传唱。这些新式的火器、改良得到的良种以及许多方便的仪器都是在沙皇游历之后才出现在俄国的。”
康熙的脸色阴了起来,当年他为了避免海上的一些争端而封闭了大部分海口只留下几个城市与异族交流,他万万没有想过一直看不上眼的外族会出现这样大的变化。他是不是该庆幸这些年华夏的威严一直压在那些外族头上,让他们只敢暗中试探,让他不用到了晚年担忧成为亡国之君。
嗯,其实康熙是被误导了,西方世界虽然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正在飞速发展,但远远不到有能力拿出这些东西的地步。要知道胤禛虽说考虑了大清基础的原因,拿出来的东西都比较“克制”,但那就算再克制也领先了外国数十年。而且胤禛可不是只换了现成的枪炮、种子和仪器,配套的还有这些东西的发明原理和灵感源泉。有了这些东西做底子,大清那些手艺精湛的工人们自然能举一反三做出更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至少一个世纪内都不会在外国出现,这还是得是在国外纷争不断,武器更新速度迅速的大环境下。
胤禛对康熙的惊讶和后怕并不意外,事实上在那个小铺子拿出那个在铺子最为粗糙简陋却杀伤力远比火统大太多的枪告诉他那个东西是十年后这个世界的作品时,他的恐惧远比康熙还要重。胤禛一直都知道他的妻子、他的岳家有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联想到岳家对于外族毫不掩饰的警惕和对海运超乎寻常的在意,胤禛瞬间就被冷汗给淹没了。而后来在他试探性的提起这方面的事时,无忧的表现和她那些半含半露的话更是证明了这件事并非是他杞人忧天。那段时间他异常的焦虑,知道无忧发现了这个问题暗示他时间还来得及他才暂时把这件事放了下来。
但把这个盖子掀开的心思,胤禛从没有忘记过。胤禛本来是想先攘内而后除外,等到政治一清再无后顾之忧时再对付那些狼子野心的色目人,这些年无忧也和他说了许多色目人那里的政治和发展,比如说殖民地,比如说大航海时代,他们满人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从来都不惧战争,胤禛从不觉得等到大清彻底安定后会对付不了那些人,到时候那些利益自然是他们大清子民的!但努力了这麽久,胤禛也明白了,想要实现他的抱负在他成为主宰之前想都不要想了,既然如此那就先除外而后攘内,也省得这帮人整天除了党派斗争什么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