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宴 八(2 / 3)

金。

克劳修斯教授则对林德教授液化空气中,剩下的一种不肯液化的气体很感兴趣,克劳修斯教授决心帮助林德教授把这种气体也变成液体。

工业气体的实际作用,绝不仅仅于此,但首先将工业气体这个科技树上明星点亮的德意志工业,必将在各个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

林德教授柏林之行的大获成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其实带着这些气体来柏林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找到的这些气体,具体能运用到那些行业中去,反而是格鲁森爵士为他特别写了一份推荐信,推荐他到维多利亚皇储妃基金会去找乔伊。

在自己的教子告诉自己,基金会的实际当家人是11岁多的孩子时,林德教授只是将这封推荐信视为,自己万一在柏林找不到投资的时候,最后去碰碰运气的无奈选择。

林德教授自强的想法虽好,但命运总喜欢开玩笑,自己行程早被自己的教子斯托林卖给了乔伊,林德教授刚到柏林就被乔伊派人请到了太子宫,在一群衣着得体的大人物面前,自己的气体一经确认后,维多利亚皇储妃基金会就递给自己一份,难以拒绝且超乎想象的投资协议。

第二天,全德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厂,也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在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马格德堡、汉堡多地同时兴建,只用了一个下午,林德教授就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改变。

与历史轨迹稍稍不同的是,由于基金会的投资中有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的条款,林德教授最终还是选择继续从事科研与教育,而将企业的经营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运营,自己则安心享受林德企业高达33%的股权红利,以及维多利亚基金会的专利分红。

在日后林德企业,尤其是林德气体所带来的滚滚红利面前,林德教授始终庆幸自己的选择,既能安心的从事自己最喜欢的科研,又能免去经营企业的辛苦,还能享受自己专利带来的优渥的生活。

在乔伊忙碌中的第二位受益者,是一位与历史同时期相比,还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年轻人彼得-贝伦斯先生(Ps.贝伦斯大师的出生时间为1868年,本书为了情节需要,将大师的生日推前10年。)。

这是一位在柏林与波西米亚之间游走的画师,年纪虽轻但在柏林时尚界已小有名气,他时尚的胶板插画受到柏林上层社会年轻女性们热烈的追捧。

乔伊在姐姐的时尚杂志里,老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署名彼得-贝伦斯的年轻人。按照乔伊对自己前世德国工业设计的最高奖“红点”的历史记忆,这位彼得-贝伦斯先生,应该就是那位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工业产品设计的第一人,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设计师的贝伦斯大师。

乔伊对这位在德国历史上,提出“工业产品优质化”的大师,始终心怀崇敬。没有彼得-贝伦斯大师,以及他所创立的包豪斯工业艺术学校,向世界展示德意志工业产品之美,德国工业产品享誉世界的道路,或许要走的更加曲折。

当确定了用德国科技来向俄国人展示力量与美的思路后,乔伊只是从德意志科技大神们手中获得了德意志科技的力量,但是德意志科技之美,或者说工业产品之美,就落在了乔伊心中的大师彼得-贝伦斯先生的身上。

被母亲禁足复出之后,乔伊觉得最近自己的运气好的不得了,原本初夏正是贝伦斯先生去波西米亚采风的时候,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将他留在了柏林,而感冒刚好,乔伊就急匆匆的冲上门来。

一番礼节性介绍之后,乔伊就匆匆的将电风扇、电热水壶(这几天基希霍夫教授的最新产品),以及自己所设想的电冰箱、家用空调等等的构想图,一一的摆在贝伦斯先生的桌子上。

年轻的贝伦斯先生,明显是个有想法且骄傲的年轻人,除了做个伟大画家,另外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为正在与自己热恋的犹太女孩莉莉-克莱默建造一间属于他们自己的爱巢。

正在与未婚妻一起描绘未来蓝图的贝伦斯先生,对闯上门的乔伊明显没有什么好脸色。看到乔伊浮夸的穿着和身边的侍从,贝伦斯先生立刻判定乔伊是某个贵族无聊的孩子,又来骚扰自己的生活。

乔伊从贝伦斯先生看自己衣着的目光中,早早地就发现了贝伦斯先生对自己的不屑。

“好吧,这就是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一面,不蔑视权贵,艺术家们就似乎创作不出惊世的作品。”看着贝伦斯先生轻蔑的眼光,乔伊很会给自己找理由调整心态。

自己这身引起贝伦斯先生蔑视的,浮夸的法式宫廷服装,纯粹是因为今天下午是皇后奶奶的宫廷礼仪课,乔伊一下课就得到了贝伦斯先生在柏林消息,顾不得换衣服就直接上门了。

顶着贝伦斯先生轻视的目光,乔伊铺开了有着自己粗略的想法草图,毕竟来自一百多年后的前世,乔伊照猫画虎的临摹了几个产品的外观,希望能让贝伦斯先生明白自己的想法。

“你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