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书记真猛两章合一(3 / 4)

最强狂兵 就为活着 11777 字 2018-01-19

说,政府不救济,他们都活不起。

自谋出路,对于脑瓜活泛的人来说,很容易。出去打工出苦力一年也能赚个万八千的。可嘶对于意识淡薄,靠天吃饭,贫穷惯了的某些农民来说,随遇而安,不求思变,变成了常态。他们思想很保守也很顽固,他们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理开过老河乡这片区域。

改变,不是一蹶而就的,要想改变他们的思想,就要让他们看到山外的世界,让他们看到改变的好处。这需要政府去引导,不是救济金就能解决的问题。

王老此时是真正理解了王猛为何托关系请他们下来。老河乡改造计划被上面叫停,王老从沈平那里已经知道了缘由。王猛很气愤,但他又管不了,能帮的也只能是考察之后,出个论证报告而已。

王老看出来了,王猛力主开山,不是为了功绩,而是真正为了老河乡人民群众。石头山一但打开,外边人会进来,会让村民看到他们与人家的差距,如此也会更容易引导他们走出去,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思想改变他们。思想决定行为。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次投入,换来的这里世世代代的发展。

王猛是一点私心没有点,而且,王猛的方案,王老也看了。绝对完美。

王老越发欣赏王猛了。

在视察中,王猛也顺便参照实物,讲解了老河乡三年发展规划。

视察需要时间,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虽然王猛很急,但这事不是催促的事。

专家组并不急于视察石头山,而是先对老河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考察。一个地方的开发改造,要从多方面考虑,专家组此次不单单是对石头山进行勘测和评估,也是把老河乡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

几天后,王老才带着专家组,视察了石头山。

地产专家,带着设备实地勘测。

王老非要到山顶看看,王猛搀着王老爬山。

记者团兵分两路,一路在山下跟着地产专家,一路跟着王老等人上山。

到了山顶,王老浑身冒汗。

“老喽!年轻时候爬这样的山一滴汗都不会有,现在可不行了。”王老站在山顶锤着老腰,唏嘘道。

“老师?您这个年纪还能爬山,这就证明您身体健康,老当益壮。这说明您年纪长了,身体不老!”王猛嘴很甜,已经以老师相称。

“呵呵呵,臭小子,就你会说话!”王老眉开眼笑。

“老师,您看?这里距北海市只有十五公里,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北海市,可是就因为这座石头山,这里的民众却要绕出去近百公里才能达到北海市区。如果此山开通,不只是老河乡受益,青龙县也将成为进入市区交通枢纽。因为交通枢纽,青龙县可以辐射周边,不但可以带动老河乡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整个县的发展,甚至会带动周边县的发展。好处是多方面的。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王猛指着远处的北海市,说道。

白老点点头。

王猛又说道:”石头山是战略要地不假,可是,现在是和平时期,而且,高端武器遍布世界。现代战争,还有得着拿人堆吗?一座石头山能挡住什么?一个导弹,这座石头山就没了!所以,石头山如今已经失去了战略要地的性质。而且,它也只是单一的石头山,开采并不影响环境,还能造福人民,所以,我才提出了老河乡三年规划,建议开通石头山,打开青龙县经济发展的阻碍。只是,市里同意了,可省里去不知为何给叫停了。说实话,我请您老和专家组来,就是想请各位专家给鉴定一下,我的方案是否可行!”

王猛说完,看着王老。

其实,王老早就听沈平讲过了,不过沈平不是王猛,没有王猛讲的深入骨髓。

虽然现在勘测结果还没出来,但是,单单王猛这个超前的意识和大胆的想法,就值得钦佩。

王猛说的也非常有道理,如果按照王猛是思路去实施,前景确实空前广阔。那时候,可不之是老河乡这一处的发展,那可是搞活了整个青龙县。青龙县是全省最贫困的县,在全国都出名,一旦开发成功,将又给国家去掉一个大包袱。而且,最关键的是,青龙县的百姓将不再受贫穷之苦。

王猛的这个想法,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点子。

王大千虽然只是国院的一个副院长,虽然没有真正在某地为官一方,但是,官场上的一些灰色领域和灰色法则,他还是知道的。

王大千知道,老河乡发展规划搁浅,肯定是王猛得罪了哪个大人物所致。

王大千一心科研,无心参与任何斗争,王猛即使即将成为他的得意门生,他也不会参与王猛的战争,这是原则。

不过,王老会凭良心,不偏不向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公布此次调研结果。

“你的方案确实不错,很有前瞻性和建设性,有理有据,我很欣赏。但一切都的等调研结束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