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也是盛产葡萄的温暖之所呢?万恶的小冰期啊。
“兰塞奥兹牧草地,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斐迪南看着兰塞奥兹牧草地的维京人遗迹,颇有感慨,“现在露出来的还不是全貌。来,大家挖一挖……”
兰塞奥兹牧草地遗迹出土的有最少八座建筑物,包括一个铸造场、冶炼厂,还有提供木材给船厂的伐木场。这些建筑物当中最大的占地28.8×15.6米,内里划还分数间房。遗迹内出土的纺织工具表示殖民地当时有女性居住。
当然斐迪南不是来考古的,也没想过把遗迹挖个一干二净,但到2月8日,初露峥嵘的旧时代遗迹让大家都十分震惊,早在维京时代,蛮荒之地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的欧洲定居点。如果英王亨利早500年进行一次航海,也许真能找到“刺桐泉州”呢。
斐迪南还发现一个好消息,这一带有鳟鱼,正如卡波特发现的那样,数不清的鳟鱼,甚至有时候能阻碍船只的航行。尽管比不上纽芬兰大浅滩的鲱鱼和鳕鱼,但也为数不少,维持生计不成问题。岛上的环境其实也不错,最大的敌人是寒冷,而不是匮乏。
还有,自维京人1006年撤离之后,风云数度变换,岛上的原住民阿尔冈族“野蛮人”也有所变化,在北美各种部落文化交织影响之下,演变成同属阿尔冈昆语系但更为温和的贝奥图克人。贝奥图克人热情好客,不擅战斗,历史上到了1800年,就被英国人杀得一干二净了。
斐迪南放出渔船捕鱼,同时在兰塞奥兹牧草地修筑营垒,树立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旗帜还有屯垦兵团的“道根十字旗”,派出一些探险队小心翼翼地进入内陆的林海雪原,捕捉一些鹿,以及后世灭绝的纽芬兰白狼,还有与当地原住民取得联系。这是斐迪南在纽芬兰岛上的特别规划,重点利用的是贝奥图克人在美洲原住民中或许是第一的热情好客,第一的软弱无能,还有倒数第一的智商。
贝奥图克人其实也在海岸上居住。约翰·卡波特就在东南海岸发现了贝奥图克人,但现在他们可能在森林里狩猎,历史上卡波特也面临一样的情况,因此还需向内陆深入一些。
探险队在长岭山脉的山脚下发现了第一群土著,然后很快贝奥图克人部族就知道有人来到他们居住的这个岛上了。
贝奥图克人的反应是——遇到好兄弟了!表现得和历史上一样令人无语,纷纷来打招呼,表示不是我们不到海岸迎接你们,而是这几天正好渔船出了问题,所以先到森林里打打猎,从事一些采集活动。然后他们又拿出白狸皮、水獭皮欢迎白人,即便历史上白人越聚越多,布满了海岸,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历史上冲突还是爆发了,但是爆发的原因是——英国人发布了捕杀贝奥图克人的悬赏令。贝奥图克人倒也老实,乖乖逃进了森林从事采集为生,然后1800年就彻底被杀光了……
有这样的冤大头,不坑不行啊。
……
“纽芬兰岛水资源丰富,覆盖亚寒带针叶林,有发育良好的灰化土,动物种类繁多,湖泊、沼泽星罗棋布。冬季获取水源,可以在结冰的小溪或湖面上挖一个洞,通过这个洞来取水;取水之后在洞口盖上大块的积雪、斗篷、木板或是盒子,上面再堆上松松的积雪,这样可以将洞口隔绝开来,不会再次形成冰冻……”森林边缘一条结冰的小溪流边,斐迪南正在眉飞色舞地讲解,与土著居民的交流工作不用他负责,丰塞卡可以搞定一切。
纽芬兰从资源上看尽管是个富饶之地,但天气寒冷,其实是没法搞什么屯垦的,虽然可以种春小麦,但是比起渔业、采集、狩猎来说,反而是效率低下了。屯垦兵团在这里的角色其实是渔猎兵团。
丰塞卡展现了很高的管理水平,安排第二分队在兰塞奥兹牧草地建立了一个中等规模的要塞堡垒,同时亚美利哥率领着六艘大船载着小渔船出海向东、南绕纽芬兰岛航行,在岛东南岸外发现了“渔业天堂”纽芬兰大浅滩。
看到眼前多得令人吃惊的鳕鱼,亚美利哥怀着震撼和狂喜的心情这样描述:“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
斐迪南告知了他们历史上纽芬兰海域采用的传统的捕鱼方式——依靠这种方式纽芬兰渔场一直良性发展,直到机械化的无节制捕鱼将纽芬兰渔场毁于一旦,最终1992年加拿大政府禁止纽芬兰海域捕鳕,但已经无力回天。
按照斐迪南的交代,亚美利哥由较大的克拉克帆船运载数只小渔船,到离岸较远的海域卸下小船。每只小船上有两到三名从渔民转业的水手——当初特意准备的。他们分头在附近撒网捕鱼。当小船满载后便驶向大船,卸下舱中的收获,然后再继续撒网。一只小船每天往返两三次。晚饭后船员们还要在大船上将当日捕到的鲜鱼腌制起来保存。数日后,亚美利哥率领船队满载而归,驶回兰塞奥兹牧草地,惊掉了人们的下巴。许多水手争着找会捕鱼的同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