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合章(5 / 6)

西班牙1492 梦中伊莎贝拉 14287 字 2018-01-14

锁国的满清政府,高压独裁的警察国度。

……

1493年9月22日早晨,蒂尔索河河畔的一座水泥厂房前,工人们有序地排队走进厂房中。一些匠师走和他们不一样的方向。另外有几个女人,站在附近目送丈夫走进工厂。

经过半年多的工厂建设和四个多月的人员设备准备,西班牙王室经营的第一个棉纺织工厂,在奥里司塔诺附近的蒂尔索河河畔正式建成。该工厂有131名匠师603名工人,他们带来了3048名家属。

斐迪南指示以撒·阿布拉瓦内尔出资兴建村舍供工人,匠师及其家属居住,工作时间定为12小时,规定不加班,已经比当时的其他工场以及日后几百年的情况好很多,且给予了双休日的待遇——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自然要给予补偿。每天两班制轮换,每天上午和下午准时响铃或敲钟提醒工人休息。每天下午六时,工厂准时关门停产。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匠师的待遇更好一些,他们负责学习并制造新型纺织机械,以及维护这些机器。

工厂的主要设备是走锭精纺机,即骡机,被工人戏称为“爱喝水的骡子”。还有少量的卷轴纺纱机,另外水力织布机也是厂内重要的设备。

工人的家属也被充分动员起来——妇女们操作伊莎贝拉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甚至小孩也可以操作伊莎贝拉纺纱机。对他们实行计件收费。

卫生条件在十五世纪末,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至少厕所不只有一个位置。

管理上,斐迪南建立了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创建了会计制度。他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那些严厉的管理规定为蓝本,主要在几个过于严厉的方面做删改。

比如说绝对没有体罚,工作时间说12小时就12小时,假期不会取消,自愿加班有工资但没双倍。上厕所也不会有监工跟着。

另外,如果不耽误工作,不影响他人,你唱歌还是可以的——虽然斐迪南对于工业革命初期工人怎么会有这种爱好颇为不解。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第一代工人都是来自城市的破产手工业者和乡村的失地农民,他们以前自己掌控时间,而现在不习惯这种没有自由的感觉。

责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工人自己不适应。另一方面,工厂主也不守规矩,经常让工人工作15-16小时,而且别说加工钱了,还有可能克扣。

斐迪南的解决方法是,首先,他自己守规矩,规章制度比别人还是很人道的。第二,他召集的工人,来自原本的手工工场,本身就熟悉集体劳动,也能遵守纪律,因此不会有抵触情绪。

以后逐渐扩招的时候,可以安排老工带新工,并且对新工进行试用和培训,尽量化解抵触情绪。

当然,纪律也是要严肃的。

如果没有消极怠工,工人一个月可以领到500马拉维迪的薪水。当然,他们都是熟练技术工人了,新工的薪水会比较低,然后慢慢涨上来。

员工持股,现在暂不考虑施行,因为规模还不够大。以后再稀释股份或者大幅度增加员工持股比重,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关于产品质量,斐迪南也有严格的规定,标准并不是他来定的。中世纪同业行会对于产品的质量都有严格规定。佛兰德棉纺织业发达,手工工场蓬勃发展,同业行会的质量要求合理而有较高水准。斐迪南将佛兰德的标准定为工厂的最低标准。监工的精力还是花在监督终端质量上比较好,而不是充当仇恨吸引器激化矛盾。低于标准,工人也要受到处罚,当然损坏纺织机械也是要罚款的。

至于谁来管理?好吧,王室的核心秘密产业只能让内廷人才接手,斐迪南的内廷实在是人才凋零。然后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内廷财务总管路易斯·德·桑堂赫尔,反正自己就要走了,金库不妨让伊莎贝拉管,她肯定不会乱花钱。再说了,自己的财务总管高度、能力和眼光是有的,但问题是这货现在没有在干正经事,还不如打发去撒丁岛。

8月1日,斐迪南召见了刚刚赶回的财务总管。

“埃斯特雷马杜拉已经那么贫困了,那里的农民都十分虔诚地信仰上帝,死后一定能荣升天堂,你经营的赎罪券还是自己多买几张吧。”望着一脸尴尬的总管,斐迪南摆摆手,“不就是上次资助哥伦布航行的时候你和那个热那亚商人出了2000杜卡特金币吗?找我要不就行了,算了,我付你1000杜卡特,至于外国人,我就不这么大方了。”

“感谢陛下。”见斐迪南并不责怪,还如此大方,桑堂赫尔连忙表示感谢。

“唔,不必这样,让臣子资助王室的事业本来就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斐迪南现在已经和红衣主教门多萨(西班牙的主教由伊莎贝拉挑选,清正廉洁,整个教会也比较廉洁,比罗马好很多)商量过,并托教皇驻卡斯蒂利亚的大使转达停止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销售赎罪券的意见,虽然西班牙农民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