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合章(2 / 6)

西班牙1492 梦中伊莎贝拉 14287 字 2018-01-14

学术家打压。

斐迪南的身份,谁也不敢打压他,而且当时红衣主教和教皇代表都在场,各界人士也都在观摩,在主流学界,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许多意图革新的科学家,已经开始进一步研究大气压了。

不差钱的亚历山大六世甚至修了个小水银池,然后竖上了153根玻璃管,以此展示上帝的威能。当然斐迪南知道后立即大惊失色,火速写信给教皇大人,您老别不要命啊,汞蒸气可不是人类受得了的,好在亚历山大六世没来得及参观,不过他在立即封锁通往水银室的门窗后,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此是后话。

在这件事上,教会和科学家难得地达成了一致。但是一些老派的教授和科学家,他们吃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那碗饭,不愿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被冲击。还有一些教会内部的教士,看不惯新教皇的荒淫生活,因此把不满转移到这件事上,认为教皇是胡来,肆意使用上帝的名义,简直是对上帝的亵渎。再加上一些受到风言风语传染的平民,也觉得水银柱没什么了不得的,似乎证明不了什么,于是在意大利一带,还是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分割线————

为了打消这种争论,斐迪南决定再安排一次实验。

当然,他不会这么无聊地为了几个顽固者和反对派的说法就大费周章,反正真理越辩越明。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他是乐见其成的,甚至指示一些人明里暗里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表达这种质疑,说国王的说法有误之类的。

他是想把一些政治上的反对言论和不满情绪,转移到学术层面,并引起民众的注意,然后予以打压,让那些反对派们有苦说不出,同时在科学家和老百姓面前刷一刷声望。

其实最需要刷声望的不是他,他的声望还算可以,急需的是亚历山大六世。

作为西班牙人,亚历山大六世在意大利人为主的教廷里说话还是有点虚的,也正因此他格外珍视与西班牙祖国的关系。他的私生活也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再加上反对派的宣传,他在罗马城里的名声很不咋地,也没什么公信力,所以对于斐迪南在信中给的建议,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让那些反对者的意见在学术方面爆发出来。政治上,不敢说我绝对有道理,况且我确实生了几个私生子,有损名声,但是这个学术问题,结果肯定是我对你错,我赢你输,你却大张旗鼓的宣传,还让老百姓知道了,那么到时候在公众场合看一看到底谁对谁错?这一次你自己找死被打脸了,下一次再说话就没那么多人信你了。

于是在双方的精心策划下,1493年10月12日和10月18日,马德里(斐迪南指定)和罗马先后进行了半球实验。

之所以马德里在前,不是因为教皇谦让。毕竟学术问题他不太懂,亚里士多德的赫赫声名,纵然他看过水银柱,也还是有点发虚,万一真的是我错了呢?

1493年10月12日,挑这个日子,正是因为哥伦布在一年前的今天出发,而今天要在科学领域见证新发现的到来。

斐迪南并不在场,这个时候他已经随第二次去美洲的船队到加那利群岛了。斐迪南虽然搞了很多DIY和实验,但他是国王,是政治家,不是DIY爱好者和科学家,他想干的事是征服美洲,不是戴上科学王冠,所以以后类似的事情他不会都亲自来干。第二次航行之后,悠哉游哉的时光就结束了,欧洲大陆的乱局和美洲新大陆的扩张都如火如荼,急切的扩张和发展任务堆积如山,他已经没有时间为了一件发明而过上一个月的失眠生活。

在场的主事之人是红衣主教门多萨。他面前数十米的地方,摆放着两个黄铜质半球,球被灌满水,嵌合,再抽出水,形成了真空。

周围不远处是大批围观的群众,望着眼前被嵌合的铜球议论纷纷。

“迭戈,我听别人说,这个铁球是被上帝的威压拼合在一起的,要用十六匹马才能分开。”

“怎么可能,也有位教士告诉我,那些都是不敬上帝的人胡说八道,铜球好好地摆在那里,顶多就是嵌合起来,哪里看到什么威压了,我看一匹马,不一条狗就可以拉开它。”

“哈哈,怪不得你连把枪都造不好,一匹马怎么拉?”

“额……那就两匹,两匹肯定可以了……咦,怎么一下子就牵了八匹马来?”

“你们三个说这些干什么,还不好好看主教大人演马戏……”

……

“开始。”门多萨不管那些七嘴八舌的议论,宣布实验开始。

四个马夫牵来八匹健壮的骏马,在球的两边各自栓上四匹,然后开始催动马匹奔跑。

“……”看着眼前的场景,门多萨心里也有些发虚,当时自己只是看见了一根水银柱,但现在却要八匹马来拉,虽然国王说他精确计算后才定制了铜球,非得十六匹马不能拉开,但国王已经走了,在场背锅的却是自己。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