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遭到掣肘。
最后,当然能力还是要的,不能真的派个白痴过去。
这个时候斐迪南就要凌乱了,怪不得卡斯蒂利亚比阿拉贡强,不仅国王被对方女王整得服服帖帖,大臣也是被碾压的份。几个勉强拿得出手的,也都是背景深厚的大贵族和商人出身的改宗犹太人。
伊莎贝拉童年坎坷,一步一步登上王位,挚友、谋臣、仰慕者(贡萨洛)、尊敬者、莫逆之交一大堆,数都数不过来,人格魅力简直爆表,斐迪南可没这么好运。他周边亲近的谋臣,伊莎贝拉去世后,与自己的国王闭门商议一星期,然后原主开始胡作非为……
如果三点都要的话,还真的找不到人。
现在从国外拉人,当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拉不到多少,斐迪南也没有把文艺复兴的历史名人一股脑塞到撒丁岛上的想法。
那么只能管老婆要人了?
于是斐迪南想到了因(1492法令)而辞职的伊莎贝拉重要的财政顾问,而且相当忠诚的以撒-阿布拉瓦内尔,1491年他已成为伊莎贝拉的私人财政顾问。现在伊莎贝拉仍然经常询问他的意见。阿布拉瓦内尔的家族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生活了一千多年,和伊莎贝拉的家族是长期合作关系。
以撒-阿布拉瓦内尔并不像伊莎贝拉的其他犹太人盟友一样改信天主教,历史上他和家人逃到那不勒斯,西班牙征服那不勒斯之后又去往威尼斯。
阿布拉瓦内尔告诫和鼓励犹太人坚守犹太教信仰,即便失去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对他来说,信仰比什么都重要。
历史上,阿布拉瓦内尔劝说无果之后,立即开始组织犹太平民离开西班牙,他向两位君主求情,把期限宽延数日,并展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8月2日,比原定期限晚三天,最后一批犹太平民安全撤离。
你可以说,不绝对忠于君主、绝对服从的人,不能完全相信。但是,相当忠诚但不绝对忠于领导人,同时绝对忠于信仰的人,更不容易背叛。简单的比喻,革命小将(如果他们真的绝对忠诚)和太宗,你挑哪个?
从历史上的结果看,这个犹太顾问,不是钱财诱惑和生命威胁能够让他屈服的。同时由于他中了斐迪南的“诡计”,现在对卡斯蒂利亚女王和阿拉贡国王的忠诚度、好感度都很高,仅次于耶和华和弥赛亚。
那么就这样定下来了。
但是斐迪南颁布了(限制不改宗犹太人法令),未皈依犹太人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
对此,斐迪南并不准备颁布特许状,更不准备修改法令。
担任行政职务事小,要是开了先例,有犹太人想免除缴税,甚至进入新大陆,乐子就大了。
后世离开西班牙的犹太人后裔可有两三百万人之多。他们是人才,也同样效忠君王,但形成独立的团体,在他们改宗之前,都是潜在不稳定因素。
犹太人和犹太教不是威胁,他们的团结性才是隐患。
斐迪南的法令,主要目的不是限制,而是瓦解。
他确实眼馋犹太人的财富,但如果可以实现,他宁愿自己收不到一分钱,或者几万马拉维迪就够了。
他希望有一天,依然受到这个法令限制的人数,不超过一万人。
西班牙不需要小团体,只需要大团结。
1493年1月3日,斐迪南派内廷财务总管,改宗犹太人路易斯-德-桑堂赫尔通知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他的任命。后者表示自己满怀激情等待新的使命,并对国王的宽宏表示感谢。
1493年1月17日,斐迪南任命以撒-阿布拉瓦内尔为撒丁傀儡王国的“首席宰相”,就是今天的首相。
撒丁傀儡王国,是海梅二世夺占撒丁之后成立的一个傀儡王国,卡利亚里为其行政首都。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国家架构,从未有什么大臣,本质上是一个地位连加泰罗尼亚都不如的外省或者殖民地,与西西里王国的性质完全不同。自然,包括海梅二世在内的所有阿拉贡国王,从未有过什么加冕,也从来没有什么王冠权杖。根本没谁把它当真,连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撒丁人也没有吹嘘,国王可能只是开个玩笑,事后自己都忘了。自从海梅二世立下这么个虚名之后,如果不是从未被提起,也不过是寥寥数语罢了。
现在正好给了斐迪南便利,他发布的法令是以阿拉贡和西西里国王的名义发布的,并不是他早就谋划好的,而是他自己也忘了。
首席宰相,听起来风光,但是在撒丁岛上的首席宰相,也就是外省省长或者殖民地总督的地位了,这样任命,一是为了照顾阿布拉瓦内尔的犹太人身份,不违反法令。二是为了以此加强撒丁岛的特殊性,便于打造成自己严密控制的专属基地。
首席宰相的年薪为100万马拉维迪,但因为阿布拉瓦内尔是犹太人——他可以担任“撒丁王国”的首席宰相,但作为阿拉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