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转眼就到了八月,燥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此时天气正好。
京城马上就要有一件热闹事,就是探花宋铭远和定安侯嫡长孙女陆慧灵的大婚。
宋家在京城置了院子,不大不小,位置合适,周围都是官家,配得上探花的身份,也不过份招摇。
有陆家女婿和探花的身份,加上高中之后回乡,乡绅富商们的赞助,买个院子还是不成问题。
宋铭远在翰林院也正是上任了一段时间。
宋瑶原本以为来了京城就可以做个大家闺秀,才发现原来大家闺秀的滋味并不是那么好受。
自从来了京城之后,宋铭远不允许她随意出门,家里买了丫鬟婆子,有人伺候,宋铭远还给她请了个女先生,不指望能习得琴棋书画,成为才女,只要礼仪不出错,能识字就可以了。
宋大娘对于有人伺候这件事一直都不是很习惯,劳作了一辈子的人,对于呼奴引婢无法像宋瑶那样得心应手。
不过为了儿子,她也在渐渐适应。
八月初八,宜嫁娶、入宅、开市。
宋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前来祝贺的大多是宋铭远的同科,和翰林院的同僚,还有一些攀附不了陆家便来了宋家的,权贵世家大多去了陆家,家中有子弟下场的,也有不少年轻一辈的人来了宋家。自然不少人看在陆家的面子,等着迎亲之时也会跟着来宋家喝一杯喜酒。
京城的大多数权贵不怎么和荀家来往,宋铭远却给荀家也递了请帖,说是邀请荀少爷过来喝两杯喜酒。
这个举动陆老爷子是欣赏的,权贵是碍于皇上的面子,对于闻家不交好,不得罪,但你一个从小地方来的探花,能知道什么事呢?
谦逊和友好才是你应该做的?荀家又不会来,还能落个好印象,皇上还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对你一个小探花有什么看法。
宋铭远专程请了人操持婚礼,宋大娘并没有什么需要动手的,也看着这一日终于来了,她心里虽然激动,但总算觉得安心了。
宋瑶一心盼望着新嫂子进门,这样以后就可以带她参加各种宴会了,出门走走了。
宋铭远告诉她,她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学好了规矩,以后就可以由嫂子带着出门。
今天她打扮的光鲜亮丽,学了一段时间的规矩,不说话,看着也还有模有样的。
这段时间闻彻和宋铭远相处还不错,所以今天闻彻被邀请了去迎亲。
闻彻也答应了。
所以这一天闻彻来宋家来的很早。
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荀家二少爷荀祉也来了,而且也来的很早。
宋铭远虽然和诧异,但还是内心还是止不住欣喜。
荀祉虽然是个尴尬人物,但能来他宋铭远的婚礼,也是一种抬举,而且还到的这样早。
“荀公子,你来了!”宋铭远亲自去门口迎接。话语亲切自然,并没有说什么感到意外,或是荣幸之言。
态度不卑不亢,有礼而亲和。
荀祉笑容微启,近身打量了宋铭远,一句普通的招呼之言,说的好像自己和他交情匪浅,但又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挑不出任何刺。
不得不说有些意思。
荀祉笑道:“宋大人的大喜之日,自来是要早些来的。”
既然要让人觉得咱们熟,那就再熟一点吧。
荀祉的话一出,顿时众人不免一阵琢磨,对宋铭远不觉也更加高看了一眼。
宋铭远虽然想和荀祉多亲近,但他毕竟是今天的新郎官,家里又没有其他的男主人,许多事都还需要他出面。
不能多陪,要不然也显得太过刻意了。
稍微招呼了一番,便离去了。
而在众人眼里,荀祉就像罂粟花,美丽但有毒,荀家在普通官宦人家看来是神秘的,他们没有接触过,但是他们看得懂风向。
不亲近,不得罪。
其实也就是说明了想亲近,但不敢或不能。
一时间也没有人去跟荀祉打招呼。
唯有闻彻并不在意。
他倒是主动跟荀祉打了个招呼:“没想到荀公子会来这里?”这话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心声,包括宋铭远。
“也没想到闻五少爷来的如此早?”荀祉跟闻彻客套了一句。
“我是要陪宋兄去迎亲的,自然来的早一些。”闻彻说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来的这么早才更让人意外。
“宋兄?迎亲?”荀祉看了看闻彻,脸上的笑意很浓,带着疑问的语气说道。
这样的语气也许只是好奇,但闻彻听来却有一些怪异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闻彻听出了嘲讽的味道。
便皱了皱眉,问道:“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