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诗词让人有啃不透的东西,让人百读不厌,想入非非。诗是上帝的语言,唯有天才可以玩弄。诗应该是有一定的神秘性的。没有诗意的神秘主义是迷信,没有神秘主义的诗歌,就变成散文了。”所以,诗属宗教,必须让人为之肃然起敬,顶摩礼拜,想入非非才好。咀嚼不尽,传之久远,愈久愈新,愈淡愈远。所谓修道养性出诗人,世上僧人多诗人,是一点不假的。我以为,写好诗,非读《维摩诘经》不可。
哲人诗人两通神,
凡身凡语未入津。
人间多少虎皮客,
不知巫道藏真金。
还说李白的《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的内核是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思乡情绪。他用“江城五月落梅花”来形容,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上),
一行白鹭上青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下)。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快,诗的内核是一张向上、动态、立体的美丽画卷,也是百看不厌。
古诗,诗中有画,它的形象都是可以画出来的。
唐崔护《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今河北定州市人,进士,京兆尹(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这是一首相思诗,内核儿是人面,是对美人的思念,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因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千古名声。
写古体诗,在遵循了平仄对仗押韵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字句排列上要顺;诗的容量上要阔,要空;内容上要有核。闯过了这三关,诗才能做到和规矩,有灵气,有意境,才能算得上好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