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锋看到,自然而然,就唱起那几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上甘岭,朝鲜战争,冷枪冷炮运动……
有了,有了,歼灭鬼子大量有生力量的办法有了。
就是冷枪冷炮活动!
活动本身并不新鲜,德军、苏军、日军和美军在二战时都干过这事,但都是临时性质的,只是一种辅助。
作为主要活动而非辅助,甚至战略性行动色彩的作战形式,是中国军队首创。
这已不是少数狙击兵的活动,而是整个战线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特等射手,“群众性”的狙击活动,还包括单炮、炮兵连、坦克分队对敌暴露目标进行有组织的射击。
战果极其惊人,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活动中,共毙伤5.2万余人。
那会儿计算战果很严格,目标被打倒后15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
所以,像张桃芳等人的战绩,是没有任何水分的。
冷枪冷炮有惊人的命中率,“恐怖”的伤亡比。
据第十二军统计,从7月下旬到10月底,第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506 名,消耗步枪子弹5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
约三颗子弹杀一敌人,而且英雄们不是专业狙击手,大多数是普通士兵。
伤亡比更不用说了,1比250,实在是太“恐怖”!
这些普通的士兵是如何做到的呢?
那会儿,志愿军根本不搞什么专业狙击训练。
班长排长连长直接把新兵们带到前沿,现场指点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上山的,怎么打下山的,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
等等等等……
然后就说:自己挑两个目标打打试试。
结果是练了兵,长了本事,有了战果,还有成就感。
很多新战士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打成了英雄。
岳锋兴奋地想:志愿军可以,“雄起团”为什么不行?
他大声对着夕阳中的山岭喊道:“冷枪冷炮,就是你了,就是你了,我要用你打得小鬼子魂飞魄散!”
司马倩愕然:“教主,什么冷枪冷炮?”
岳锋哈哈大笑:“枪炮冷,子弹热,专送鬼子下地狱!”
本书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