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构思未来(1 / 2)

清晨,朝阳照开空中弥漫的稀薄雾气,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自五原县城出发,足足数十里的队伍中,就单单粮草、兵器便占了整支军队的十分之三。

这些都是从五原的府库中收刮而来,可谓是左贤王占据五原县这些年来收刮的民脂民膏,更不提那些被吕布送还给百姓的物质和金银了!

延绵数十里的大军一路直接向九原县而去,而其中又有数十万的百姓随军,这样一来便大大减缓了大军的行军速度,本该几日的行程,一下就延长了数日。

让吕布不得不派遣张辽率领一支部队先行出发接收九原县,以免发生其它一些变故就得不偿失了!

之后的几天里,吕布一路上都和诸位谋臣,交流一些天下大势以及并州未来的发展走向,许多东西,吕布心中有初步的想法,大到城池规划,小到百姓安居,而其重中之重就是学府的建立,经济社会体系的铸造。

因为别看吕布现在手握雄兵,手上谋臣武将也是不少,但是偌大的并州管理可是离不开基础官员。

而他正是缺少这些基础官员,只有建立了学府才能为吕布大量的培养人才,支撑起整个并州的基础构架。

可真正想建立一个学府机构还是有些难度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珍贵的知识、书籍大部分掌握在世家手中,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寒门之士的原因。

吕布如今向打破这个常规,第一个跳出来肯定是哪些世家大族,可他却并不担心,整个并州都给匈奴祸害哪里还会有世家盘踞于此!

他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是推广问题,如今的书籍,大都是以竹笺来记载,虽说极易保存,但可做不到人手一份,更别说在各个学府中普及开来!

但别忘了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时空,纸质书籍,活字印刷早就有了,书籍的普及完全不是事。

唯一的难题是蕴藏各种知识的书籍如何获得,这可是被哪些世家大族牢牢把握在手心里的,想要从他们那获取想都别想!

不过吕布却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老丈人蔡邕,他可是一部活字典,当年汉王朝的藏书阁他可是没少去,里面大部分书籍都已经刻入了他的脑中!

而且好处可不止这一点,吕布还打算让蔡邕出任学府的第一位院长,以他的声望来汇集一大批学子前来教书育人。

不过相比于学府的建立,更难得却是经济社会体系的构造,士农工商,社会排序在这个时代乃至贯穿整个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一直沿用。

商人的地位可谓是被排得最末,也是于今这个天地最为不受重视的职业,可吕布却明白商人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完整社会运转的重要性!

不过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他却并没有如此想,因为吕布准备自己组建个独属于他的商会。

吕布可是明白商人的潜在实力,任其做大可是会搅动风云的,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合适不过的!

可是商会的组建,经济社会体系的建立却又离不开工匠,只有他们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让商人把它转化为经济利益。

所以想建立一个经济社会体系同样离不开工匠,可工匠地位却也比商人好不到哪里去。

完全不受这个时代人的重视,就像墨家的机关之术,都被那些读书人归纳入奇技淫巧,在吕布看来当真可笑。

没有这些工匠哪有那些攻城利器,那有当初秦皇朝横扫八方的百万雄兵,更何况后世一位伟人说的话让吕布铭记在心,落后就要挨打!

在吕布心中只有铸造出一个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才能以商富国,以武立国,以文治国,工农兴国。

对于吕布说的这些构思,众人皆表示非常赞同,这些东西虽然还只是一个蓝图,但如果实施起来绝对会让并州快速强大起来。

让吕布真正拥有虎吞八方之势,开辟出一个恢宏的未来!

其中学府的建立对于蔡邕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可行性非常强。

“奉先啊!看来经过了这么多的事让你正真成熟起来了!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让老夫赶到非常欣慰,琰儿交给你看来没错!”

听到蔡邕的赞叹,吕布挠了挠脑袋笑道:“岳父谬赞了!整个中原绕了一圈,蹉跎半生,连战连败,如果还如此浑噩不堪,那我也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哈哈!难得啊!”蔡邕大笑道,随即眉头一皱接着问向吕布:“奉先,你说的建立学府之事可还得和老夫唠叨唠叨!”

“岳父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先建立一个至高学府,其内分为少学、小学、中学、大学四个层次阶段。

其中少学专门教授识字和基本算术,不设任何门槛只要想学不论男女老少皆可入学,小学教授肤浅易懂的基础学问,中学便可教授各种知识学问,而大学就如同论道之所让诸家学子可在其中交流辩论自家学术,更可请岳父您这样的大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