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晓一直在努力的研究那天父母说的话。可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无奈下转而研究这个村子,不过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大人们每天忙乎着庄稼里的活,老人们也一样。几乎上除了吃饭以外很少会有闲聊的时候,庄稼地里的闲聊李晓是听不到的。
不过李晓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整个村子少了些人,好像是从七八岁左右的到十四五左右的孩子在整个村子里都没有,除了村口的傻子。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倒是有二十来人。剩下的都是和弟弟妹妹一样光着屁股的娃娃。还有就是整个村子在自己年龄段的孩子重名有些严重,二十几个孩子光狗蛋就有两个,剩下的什么石头,来福,二狗之类的很多。而弟弟妹妹那么大的孩子里更是如此,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整个村子里都是狗蛋,石头,来福之类的喊声。有的时候李晓真的怀疑父亲那一辈的人到底认不认字。
在研究村子之余,李晓一直在尝试着模仿其他孩子们,无论是动作,行为,说话。李晓都尽可能的模仿。自己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在上一世也空活了几十年。孩童时候的一切都早已忘记的干干净净。如果可以显示自己的聪慧灵敏总也需要些由头,每天李晓都溜溜达达的去村口看看有没有什么落魄的老道,和尚又或者是书生之类的,可惜没什么发现。而书本之类的东西也见不到,所以只好安安静静的装孩子。
可是自己毕竟前世活了那么久,无论是行为举止总会与当前年龄有些不符。前几天还可以用发呆来应付,可是在屡次被父亲的巴掌做了亲密接触后,李晓也就放弃了发呆这个行径。没有了别的办法,就只好尽力模仿别的孩子,争取没有什么破绽之处。
现在李晓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迷茫的站在村子祠堂空地上。昨天晚上,睡觉前李晓的父母突然间给李晓洗了澡,还剪了头发。今天早上又给拿了一身新衣服套上。至于为什么李晓不知道,干什么李晓也不知道。
大早上天还没亮透彻,李晓父母便带着穿着新衣服的李晓来到了祠堂的空地上。至于为什么李晓知道这是祠堂,原因很简单,硕大的两个汉字写在门口的牌匾上。可是这里为什么用的是汉字啊?李晓又一次的陷入了发呆。入神片刻李晓就醒了过来。这次不是父亲揍醒的,而是旁边的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捅醒的。
“李狗蛋,你知道今天干啥不?”那个捅醒李晓的孩子在一旁悄悄的问道。
“不知道。”边说着李晓边四下张望,刚才陪伴着自己的父母不知何时已经退到了空地的后半方,而周围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说完李晓觉着自己不应该研究汉字的问题,应该四处打量一下,又或者和周围差不多一样大的孩子一起研究研究一会上哪活泥巴。
正当李晓准备凑到孩子堆里的时候。村长慢慢的走到了祠堂门口,然后对着祠堂躬身下拜。而周围的大人们也一起躬下了身子。
“今,我二道沟有适龄孩童二十一人。均无残,傻。且来历分明。特此求入户起名。”村长在躬身下拜后对着祠堂恭敬的喊朗声道。
一阵耀眼的光亮从祠堂深处传出。同时一个仿佛威震天地的声音从祠堂里传了出来,“准”!
李晓和一群在一起的孩子此时已经不在乱哄哄的讨论上哪玩泥巴了。都伸着脑袋向祠堂里看去。想看看光亮和声音从何处传来。不过可惜的是什么也看不清。
在得到了这声答复之后,村长便抬起了身子回头对孩子的父母们喊道,“过来,过来!把你们孩子的名字都报一下,然后别忘了这几天就的让他们记住自己的名字。”
这时候一个个孩子的父母走了上来站在了自己家孩子身后对着祠堂再次躬身,同时报上孩子的姓名。
“张起刘娟之子起名伟!”一对父母齐声对着祠堂喊道。这时候祠堂里又传出了一个声音:“可”!
“王古田刘丽之子起名官财!“有一对父母对着祠堂喊道。然后陆陆续续的其他孩子的父母也都报出了自己孩子的名字。有三字的,有两字的。竟然还有一个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东方佰佰。
李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差点笑了出来,这不就是”拜拜“吗!还复姓东方。这时候终于轮到李晓的父母了。李晓连忙竖起耳朵听父母喊,毕竟这个名字关系到自己以后。
”李山庞美凤之子起名为晓。“
”我的老天啊,这名字和我上辈子竟然一样!”李晓想到。“还有,我终于知道这一世父母的名字了,不过好平凡啊,还有这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二十一个孩子纷纷起完名字后,声音再次从祠堂中传出“二道沟适龄孩童之名已记录入册,入学之日入户。有成就者毕业之日赐字。毕!”说完就没了声音。
在祠堂里不再传出声音之后,村长便回头对带着孩子的父母们喊道,“都散了吧,各回各家了,别忘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