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着劈砍动作。
切断罗斯和诺阿在内线的联系,是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的关键。
虽然没有防住对手的进攻,但比赛才刚刚开始而已。
经过几分钟的适应后,公牛队的突破战术和高位策应战术,越来越难以撕开对手的防线了。但萨尔蒙斯对位阿弗拉罗的巨大优势,还是让主队在双方主力球员下场休息的时候暂时领先5分。
……
坐在看台上的三名中国少年,完全被这场对抗激烈的比赛深深地吸引。在电视机前和在现场看球,感觉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他们此时已经顾不上为落后的尼克斯担心,因为场上球员们的发挥将这些怀揣篮球梦想的少年,震撼的久久不能自已。
老米勒领衔的尼克斯轮换阵容,和拥有辛里奇、布拉德.米勒的公牛队角色球员战了个旗鼓相当。在第二节双方恢复主力阵容的时候,主场作战的公牛以29比25领先4分。
为了扭转不利局势,德安东尼让威尔森.钱德勒换到得分后卫的位置,同已经砍下10分的萨尔蒙斯对位。球队第六人艾尔哈灵顿临危受命,出现在小前锋位置上。
客队的这个调整,很明显是早有准备的。比赛重新开始后,主队陷入了长达4分钟的得分荒。虽然尼克斯的进攻,在对手的防守下效率不高,但还是在中场休息前反超了比分。
47比42!
后来居上的客队,暂时领先五分。
两队核心后卫在相互限制下,上半场的数据都不怎么好看。罗斯,11投3中得到7分2篮板2助攻。孙毅12投5中,拿到12分3篮板1助攻。
反倒是双方球队的二号得分手,今天成为主角。萨尔蒙斯16分,艾尔.哈灵顿15分。
当尼克斯8号球员站在更衣室门外,准备推门而入的时候,球队助理教练沃伊切霍夫斯基将小伙喊住。
“喏!这是你上半场的数据,看了后有什么想法啊?”
仔细将数据单浏览了一遍的孙毅,脸上的笑意却越来越浓。
“哈哈!有点惨啊,不过只要能拿下对方,这就值了。而且,德里克的数据好像比我还惨。哈哈哈哈!”
中国小伙的回答,让沃伊教练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在NBA,如果球队的打法在没有经过队内球星的允许,出现伤害球员数据的事情,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多时候教练们会丢掉饭碗。
这种例子在NBA的历史上比比皆是,1981年夏天,湖人为“魔术师”约翰逊开出25年2500万合同续约,确立他队内头号球星的身份,81-82赛季刚打了6场,“魔术师”公开表态希望离队,联盟为之震惊。老巴斯调查一番后得知魔术师是不满时任湖人主帅的韦斯特.海德以内线“天勾”贾巴尔为主的战术体系,随后巴斯紧急召见韦斯特.海德和他的助理教练帕特.莱利,给前者指出两条路:一是和莱利一起执教,成为双主帅,二是再退一步,当莱利的副手。韦斯特.海德一怒之下选择主动辞职,年仅36岁的莱利走马上任,确立“魔术师”为战术核心,开创了载入NBA史册的“Showtime时代”。
80年代凯尔特人3次夺冠,第一次属于比尔-芬奇、后两次属于KC.琼斯,麦克海尔当时也在那支凯尔特人队里。海军教官出身的芬奇和莱利一样,崇尚高强度训练,除了年轻的“大鸟”伯德,没人喜欢在场上和对手拼杀48分钟后,还要接受强度更大的训练。
“那人可能是想杀了我。”老将罗伯特.帕里什曾这样公开抱怨,所以芬奇的结局已经提前注定,80-81赛季击败火箭夺冠,81-82赛季东决抢七不敌76人出局,这是芬奇执教凯尔特人第3个赛季,手下几乎所有球员都已苦不堪言。于是82-83赛季,凯尔特人东部半决赛故意输球被雄鹿横扫,芬奇立刻被扫地出门,8连冠时期绿军队内核心KC.琼斯走马上任,凯尔特人立刻重夺总冠军。
罗宾逊是一个球商够高的球员,但在其职业生涯早期,他并不喜欢激烈的身体对抗,更倾向于用技术搞定对手,常规赛期间这种打法还有市场,到了季后赛,罗宾逊总是习惯性的消失。场外,罗宾逊有很多爱好,比如电子乐、计算机、萨克斯,布朗自然而然判定罗宾逊的态度有问题,两人闹的势同水火,最终在91-92赛季矛盾爆发,布朗的结局是整个教练团队集体走人。
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例子,说明了球星和教练间的关系就像一张纸的厚度,假如教练组制订的战术和当家球星的利益产生冲突,那么要么妥协要么滚蛋。
……
第三节比赛开始后,经过上半场的磨合后,尼克斯的防守阵容愈加密不透风。
孙毅虽然无法完全限制罗斯的突破,但球队严丝合缝的防守体系,让公牛队核心只能一次次地将球传到外围。
早已做好准备的客队球员,多次断下罗斯的突破分球,并且把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