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造势(1 / 2)

帝夫 轻歌九公子 2581 字 2017-11-24

近来,民众渐渐发觉,长安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较之往年,冬季时候,长安城内外,到处充斥着流民。

他们沿途乞讨,甚至偷窃,抢劫,使得城内的治安每况愈下,居民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街上可见一具具伏尸,或是饿死,冻死,甚至因抢夺食物而被杀死。

有的流民,为了度过漫长冬季,甚至选择故意犯罪,然后投案自首,进入牢狱之中。

虽少不了皮肉之苦,但身处牢狱,至少可以勉强度日,无性命之忧,不至于饿死冻死。

因此,往往这个时候,官府衙门的监狱中,早已人满为患。

很难想象,往日人们眼中的禁忌之地,却成了生命的庇护所!

然而,诸如此类的乱象,今年好似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长安城,不论内外,大街小巷,不见半个流民的身影。

他们好似人间蒸发了一样,彻底从长安城中消失了。

而令人惊异的是,十几天前,长安城外,还聚集了数万的流民!

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节奏,依旧故我。

变化不仅仅如此!

不久前,一种叫蜂窝煤的石炭团子突然现身坊市,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整个市场。

与蜂窝煤配套的,还有火炉。

因其价格公道,质量上乘,得到许多人的青睐,很快就摧枯拉朽的取代了木炭和木柴的地位。

如今,长安城每家每户,基本上都用上了火炉和蜂窝煤。

蜂窝煤火势容易控制,且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尘,极为干净,可以取暖,亦可用来加热,烧水煮饭,皆无不可。

有的大户人家,为了取暖,甚至备了十余个,乃至数十个火炉。

除此,一些商家和百姓渐渐接受与享受火炉带来的便利。

他们开始用蜂窝煤烧菜煮饭,一些大酒楼和客栈,更是将烧柴的灶台拆除,重新修葺了专门燃烧蜂窝煤的炉灶。

甚至还提出要求,让石炭厂生产较大的蜂窝煤,因为酒楼客栈客流量大,烧菜煮饭,要求火势更大更旺。

刘华喜闻乐见,故而为了迎合酒楼客栈,还专门对机械加以改进。

如此这般,蜂窝煤的需求量日渐剧增。

蜂窝煤和火炉,正在发挥作用,正在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令叶千歌哭笑不得的是,另一个东西也日渐盛行起来。

那就是炕。

从宫中流传出来,众人皆以暖床称之。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叶千歌颇有些无语。

自从叶千歌擅自改建飞霜殿,炕于宫中已非稀罕之物。

但在宫外,除了镇北王府,再无他人知晓。

曹光得了图纸,却是不敢擅自牟利,炕的兴起,还得多亏了叶母姜柔。

据说一日,镇北王叶天勇坐下将领的女眷拜访姜柔,偶见暖床,惊为天人,便一一效仿。

故而,一传十,十传百,暖床就这样传开了。

而这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长安城煤炭的需求量再度暴涨!

叶千歌知晓后,一阵汗颜,他从未想过,自己为因为炕而挣钱。

虽略有惊愕,但他乐见其成。

近几日,长安城的民众发现,城外的几条的官道,全都在进行翻修。

说是翻修,实则大不一样。

往年的翻修,不过是简单的修缮一下。

有坑填坑,若是破损严重,便在路面撒上碎石,甚至黄土,便草草了事。

反观此次。

仅仅人数,便不可同日而语。

再论其规模,也隆重了无数倍!

因为,他们看见其中有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

除此,还有数百官兵在旁保驾护航,不允许马车和行人通过。

加之工匠,人数至少数千!

他们很好奇,翻修几条路而已,何用这般大阵仗?

无所事事,或好奇心过重的人,驻足观看。

发现此次所谓的翻修,极为不简单。

与其说是翻修,不如说是重修更合适。

只见那些匠人,用铁器将原来的官道,全部挖除,使得路径变得异常平坦宽敞。

而后,匠人往上面开始铺上一层厚厚的泥浆。

泥浆呈青色,肉眼可见泥沙和碎石。

泥浆倒上之后,匠人便用工具将泥浆抚平。

数千人协作,场面无疑是壮观的。

恰是冬季,闲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