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呈对峙之势。
蒙古大汗见宋之军队,赞叹言:“宋之女皇,不弱于秦皇汉武。”
而因为宋灭金,局势大变,本来打算出征西夏的蒙古帝国,也不得不放弃了计划。西夏成为了蒙宋在西北一处可怜的屏障。
大统十五年,女皇分兵三路再次领兵北伐。同年西路军灭西夏,中路军连克蒙古数城达到长城一线,而东路军则收复幽燕等地。
蒙古帝国倾全力与宋交战。然宋军将领指挥才能远非一群蛮夷可比,接连挫败蒙古帝国的进攻。
大统十七年,女皇发动祁连山战役,兵锋直达酒泉、张掖等地,大破蒙古大汗第三子窝阔台统领的大军。祁连山等地的河西走廊被宋夺下。接通了与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再起。
大统二十年,宋倾举国之力,以二十万骑兵,三十万步卒,深入大漠与蒙古军交战。次年,蒙古帝国都城和林被破。数万蒙古人降于宋。蒙古大汗逃跑不成,被生擒。蒙古帝国覆灭。持续六年之久的蒙宋之战以蒙古帝国的崩溃而告终。
和林王帐内,女皇一身龙袍雍容典雅又不失帝王霸气的坐在曾经的大汗位上,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仍旧是那么美得让万物失色。
这时几个将领压着一个身材魁梧的暮年男子走进帐中。男子虽然年迈,但一身上位者的霸气怎么也掩盖不住。不过,在女皇面前似乎又弱了些。
“你就是蒙古大汗?铁……什么来着?”女皇看了他一眼,问。
“是铁木真,陛下。”一旁的宦官提醒道。蒙古大汗冷哼一声,不言而立。
“也不过尔尔。”女皇轻蔑的道。
“不过成败,你又何必羞辱于吾?”蒙古大汗沉声道。
“羞辱?大宋被尔等蛮夷羞辱的还少吗?”女皇摇了摇头,她对这个蒙古大汗有些失望。当然或许她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中。历史向来只会记住胜利者。
-----------------
七
女皇北伐蒙古大胜归朝,随宣布祭天。至于祭天的地点让人不解,既不是古之的封禅之地泰山,也不是巍峨的中岳嵩山,而是黄淮平原上一座不足百丈的小山,芒砀。
女皇本令人在芒砀附近寻找当年的那老道,但未果。
大统二十一年,宋之女皇于芒砀祭天。改元皇兴。并下令,以南京为南都,汴京为中都,北京为北都。实行三都并行制。
祭天之后,女皇站在芒砀山上,眺望远方,久久不语。
……
皇兴三年,有出海商人发现新的陆地,女皇闻之,大为欣喜,对那个商人大加封赏,并以年号命名新发现的陆地为皇兴(即现澳大利亚)。大大鼓舞了宋之商人对海外的探索之心,许多人开始下海经商,而女皇对此也持鼓励的态度,至于那些荒废的耕地则收归国有,由国家设立专门的不受政府干预的机构统一经营耕种。一场新的商业革命由此开始。
皇兴十年,女皇再次派军西征,虽然持续数年,但凭借雄厚的财力,国家经济没有受到过多影响。最终,西征军攻至里海岸,诸域皆服。
皇兴十五年,宋之商船到达仍处于中世纪的欧洲。
皇兴十九年,宋之商船越过皇兴之地,再次发现新大陆,女皇为其命名新宋(即美洲)。
皇兴二十五年,六十多岁的女皇在南京驾崩。在位四十五年。谥号,道武圣德天女皇帝。人称天女皇。
女皇一生未嫁,也没留下子女。故而女皇只得从赵宗室中过继了一个皇子。女皇逝后,皇子即位。
女皇登基时,给她的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弱宋,而女皇逝世时,却留下了一个坐拥四海,空前强盛的帝国。
(完结)
----------------
注:本文因为情节需要,对历史稍有改动。女皇祁国公主,在正史中是出生六个月便夭折的,而本文改变了她一个人的命运,从而改变了整个历史。正史上宋宁宗赵扩,是在嘉定十七年驾崩的,而非嘉定十二年。正史上成吉思汗因征西夏而亡,也就是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逝世的。由于女皇改写了历史,蒙古帝国没有出征西夏,所以成吉思汗也没有那么早去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