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鹅 湖 论 辩(2 / 2)

南园梦华 武义强 2274 字 2017-11-18

朱熹说: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存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可以一日而废焉者也。盖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之际,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

针对陆氏心学不立文字,专求本心的治学倾向。朱熹侃侃而谈:既然天下后世之人,并非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就须学而知之,通过后天的学习而穷其理,致知力行以终之,而有所得。如果陷于陆氏的简易工夫,整天饱食静坐、无所事之,是不可能有所知、有所得的。人既然不能生而知之。那就应该通过读书求道,来完善自己。

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