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不了口!(2 / 2)

问她,她也是热心肠,知无不言。

可碰到了司马年的事情,李老太一个字也不说,而且非常惶恐的样子,让司马富夫妇摸不着头脑。

李老太不说,他们就问走方的赤脚医生,讨了好几帖偏方,熬出来的汤药一个赛一个难喝。不过司马年懂事,咬着牙喝药,硬是没皱眉头。

偏方不管用,司马富就到镇上的卫生院看西医,到县医院用仪器检查,可所有大夫,不管是泥腿子还是穿白大褂的,对司马年的状况都是摇头,他们说司马年没毛病,健康的很,至于为什么不能说话,他们都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这么着,虽然司马富夫妇没放弃希望,可到后来,也就不得不接受聪明懂事的二儿子不会说话的事实。

为此,夫妇二人包括司马健,都对司马年更加疼爱,这样一家人过的虽然清贫,可也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后来听老一辈中人说,司马年太聪明,能窥探天机,犯了命数,老天就惩罚他说不了话。

司马富迷信,心想要真是老天怪罪,那就无药可医,这么想着,求医问药的事情也就不敢提起了。

村民们得知司马富二小子聪明但开不了口、说不了话的事儿,都觉得可惜可怜。每次司马年从村里的街上和爸爸、哥哥赶羊路过,大家都不觉会说:“多好的孩子,就是不会说话!”

司马富和司马健听了心里也难过,只有司马年不当一回事,依然笑呵呵的,好像恬然自居,隐然乐观知天命的小小神人。

时间像一头脱缰的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一转眼,司马年已经五岁半了,虽然他还是不能说话,但读书写字计算,样样比得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哑巴神童,连镇里中心小学的校长都来看过他一次,说可以提前让小司马年入学。

但最终,司马年入学的事情,还是拖到了他七岁那年。

原因也简单,家里出不起他的课本费。

直到七岁时,司马年还在帮助司马富放羊牵牛,帮妈妈喂猪喂鸡,但他已经能读上初中的哥哥的历史书、英语书了。

司马年入学前,出了一件怪事。

那是九月的秋天,离小学秋假结束,也就是司马年入学的时间,还有五天。

哥哥司马健也没开学,正是秋收的季节,司马富夫妇忙着剥苞谷,放家里三十只羊的任务,就交到了司马兄弟手中。

小哥俩带着四个馒头、一大瓶水当午饭,拿着羊铲和鞭子,沿着满是金黄色秸秆的小路,一路走到羊圈。

小哥俩把羊从羊圈里赶出来,就让羊上了山,蓝天白云,远处是连片的金色农田,秋风习习,好不惬意。

半山腰上,有一对老夫妻在收庄稼,哥俩走过去一看,是隔壁的老头,按辈分,是司马兄弟的爷爷辈儿,他们得叫三爷。

“是老大老二啊!”三爷虽然年纪不小了,看红光满面,笑着招呼司马兄弟:“这有山里红。”

司马健笑着接过山里红,分给弟弟一半,说谢谢三爷。

这时候,司马健没注意,司马年的眼睛里光彩连连,好像既兴奋又害怕。

双方谈了几句庄家收成,司马健怕羊跑远了,就告别三爷夫妇,赶羊去了。

追上了羊群,司马健要把水递给弟弟,却发现弟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司马年大声呼喊,可没有回应。

这可急坏了司马健,这里是山上,不是弟弟从山上滚落了吧!

司马健顾不得羊群,扔下东西,朝原路跑回去,边跑边喊:“小二儿,小二儿!”

司马健简直要飞了起来,柴林把他的手上、脸上划了一道道口子,他也没感觉到,心里就一个念头,弟弟可不能有事啊。

就在司马健眼里泪水即将夺眶而出时,他终于在一处草窝里,看见了一个小小孩童的身影。

司马健高兴的跑过去,看那衣服体型,就是弟弟。

司马健跑到弟弟身边,见他双目紧闭、好像在经历什么痛苦,司马健使劲儿摇晃。

终于,司马年睁开了眼,看见哥哥着急的脸,急忙说:“哥哥,快救救三爷,他要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