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了拱手,正色道:“如今国家有难,流落到我襄州城的难民不计其数。这些难民流离失所,衣不蔽体。我襄州州牧、长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可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无奈之下只好寻求大家的帮忙!这次义演便是特意为之!”
余里说到此处神色有些黯然,“一会儿会有长史大人特意安排的节目供大家观看,待节目结束后余小七恳求各位慷慨解囊以解我襄州之忧!”
“话不多说,首先请大家欣赏由小七的妹妹以及云轩楼众位姐妹带来的合奏曲《扬州慢》!”
......
余里说完又鞠一躬便退下台去,唐宁、凌雪几人则悠悠走到台前。
《扬州慢》是南宋时期的名曲,此唐自然是不可能出现的。歌曲描写是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经过金兵掠夺,变得一片荒凉,到处野麦丛生,人烟稀凉,村池荒废。黄昏时候,静寂的古城不时传来悲吟的军号声,更增添了无限苍凉之感。作者感慨地说,如此景象,即使大诗人杜牧在世,也将惊叹而无法用笔墨来表达和描述的。?
这个曲子意境悠扬,当做开场曲再合适不过,余里走到后台前听着唐宁等人动情的演奏心中着实惊喜。
唐宁几人走到台上,众人便将目光转到几女身上。
唐宁坐在最前,面纱轻挽,一身落地红裙凸显的身段玲珑有致。身后的凌雪则是云鬓高梳,身穿雾水白衣,二人若奏琴音悠然四散,时而如虫鸣高吟,时候如白鸽低声诵唱。
而且红白相称,更是给着众人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此的装扮是余里提议的,没什么具体根据,只是将衣服颜色完全按照春晚主持人照搬,制式则有她们自己决定。
余里看着台下众人如痴如醉的表情,暗暗一笑,这效果还挺出人意料啊!
——
一曲终了,台下的王义率先起身叫好,其余众人随即也跟着鼓起掌来。
王义是余里害怕现场出现冷场状况特意安排在席间的带头观众,不过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他的用处可能不会太大。
“那带着面纱的女子是谁?”曲罢,台下便火热起来。
“不知道,没在云轩楼见过这女子!兴许是新来的?”
“你傻啊!那余小七都说是那红字女子是他妹妹,怎么可能是云轩楼的姑娘?”
“凌雪姑娘我见过,在云轩楼呆了好几年了,是个清倌人!”
“我倒是更想结识一下余小七的妹妹!”
“在下也是如此想法,就不知余小妹可曾婚否...”
......
二楼包间,几名身穿青衫的老者也是对唐宁几人的表演甚感兴趣。
不过不同于大厅中人,他们几人显然是对曲词更为在意。
为首的老者笑望着唐宁对身侧说道:“这曲子无甚新奇,只是曲词却闻所未闻,洛兄,你可曾听说过么?”
洛老摇摇头:“我在书院兄呆了二十余年,未曾见过如此曲词。”
又一老者道:“这词若是由她们本人所填,当真可以称作是惊为天人啊!秦兄你说呢?”
为首的秦姓老者点头像是同意了这种说法,轻饮了一口茶水后,低声吟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确是好词!咱们几人在书院中待的太久了,殊不知这襄州城里竟还有如此才俊,等下定要去拜访一番啊!”
秦姓老者说罢,其余两名两人赶紧点头称是,心中对作词之人更是好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