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帝赐昭君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以及黄金美玉无数。
真是……好贵重的嫁妆。
长安城外,侍卫队伍严整。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一个柔弱女子,用其一生的幸福来换得了汉匈的太平,百姓们都想送送这个不凡的女子。
长安城外,百姓纷纷聚于街头,只为送送这个女子,这个深明大义的女子。一时间,万里空巷。
一匹胡马上,端坐着一身戎装春风得意的呼韩邪。
这边,是一身白衣,风度翩翩的汉元帝,车阵中的昭君,看着一身白衣的元帝,妖媚的眼神,白洁无暇的纱衣。这是如此的熟悉,旁边老奴几次想将大氅披在元帝的身上,都被元帝拒绝了。
所有人都奇怪,已是十月晚秋,天已渐凉,何况今日如此重要的场合,陛下为何一身素白的夏装示人?况且这装束只是平时的便装,并非皇室之衣。
但元帝知道,自己这一身白衣是与昭君初次相见之时的那一身夏装。
元帝又将呼韩邪唤到一旁,耳语一番,将一物交于呼韩邪。
队伍开拔。
立于秋风之中的元帝,缓缓招手。车帷之中的昭君,看着这个令她热爱的家乡,不自觉地弹起了手中的琵琶。哀怨,惆怅的琵琶声伴着黄沙,尽数散在秋风之中,
昭君手拨琵琶,泪光莹莹的缓缓唱道: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玉门关外。
呼韩邪叫停队伍,快马来到帷帐之前,柔声唤道“昭君。”
轻纱摆起,昭君探出头来。
“单于为何停下不再前行了?”
“适才临行之时,皇帝陛下让我将一物转交于你,他说你见到此物,便会明白一切。”
昭君疑惑地接过锦囊,打开一看,一支凤簪掉落出来钉到车上,“叮”的一声,似是击在了昭君本已平静的心上。
霎间,元帝临行之时那身白色的夏装出现在脑海,这个熟悉的身影和多年之前自己在花丛之中瞥见的那一抹绝美脸庞慢慢的重合,重合……
“原来是你……为何不早早言明。”昭君脸色有些苍白,紧咬着下唇,两滴清泪滴落在地上。
此时的昭君,内心的痛苦又是如何可以言喻?只能紧紧的手里攥着凤簪,默然流泪。
呼韩邪虽是个粗野汉子,但为王者,哪一个不心细如针,再不解风情此时他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昭君,我知道皇帝陛下对你情深意重,但从你离开长安开始,你便是我呼韩邪的女人,是整个匈奴的阏氏。我会用尽生命来证明我的爱不会少于他一分一毫。请你相信我。”
昭君看着眼前一脸真诚的男子,笑着说:“你看,这满天的黄沙总也飞不过玉门关。你看这凛冽的狂风也终会停息。你看这鸿雁也终会落下回到自己的家。而我,如今也是寻了一个依靠……”
呼韩邪顺着昭君指的天边,一只鸿雁飞过,竟然真的在昭君的车前落了下来。
呼韩邪说:“那只雁不是回家,它是惊艳于你的美丽才落下来的。”
昭君羞涩一笑:“才来中原几日?便学会油嘴滑舌了。”
呼韩邪指挥大军重新开拔。
王蔷最后看了一眼大汉的疆土,对着远方轻声说道:
“陛下,昭君会回来的,你一定要等我……”
大军走过,黄沙停歇。有两支玉簪静静地钉在地上,一层层的被黄沙覆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