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冬天是没有雪的,湿冷的空气不断压抑着城北的一行人,这些人里,多是妙龄女子,为首的是一位英俊的少年和一对老夫妇。
“爹!娘!靖宇哥!你们先回吧,到了营里我会写信回来的!”一位身负长枪的少年挥手道别。
“兴儿……”那老妇早已泣不成声。
“他娘!莫要给杨家丢脸,兴儿此去,是戍卫大宋子民,你我切不可让他有所顾虑。”那老人虽是厉声呵斥,但眼眶之中早已酸涩。
这种情景,就算是平日里伶牙俐齿的于靖宇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能让婧琳上前搀住老妇。
送别了杨再兴,众人回到醉霄楼,这醉霄楼的房契地契早已交给了于靖宇,这一个月以来,黄潜善也并未寻他们什么麻烦,毕竟是李及出面,此事定被压了下去。
醉霄楼总共三层,一层是几张散桌加上厨房和前柜,二层便是那日于靖宇他们来的雅间,三层的装修比起更是富丽堂皇,也可以看到湖景,价格自然也是不菲。于靖宇对醉霄楼的布局相当满意,一个月以来,稍稍做了点调整,就准备找个黄道吉日开张大吉了。
比起其他酒楼,新醉霄楼自然有他的优势,在李及的帮助下,于靖宇的酒楼还未开张就已被指定为官府的招待地点,同时在还完本金之后单单是伙食费用也可保证稳赚不赔,但每月流水必须拿出四成分红上缴官府,所以新醉霄楼的经营压力都在前期,只要熬到还完官府的本金,那醉霄楼自然会蒸蒸日上。
众人在于靖宇的解释下也弄懂了这新醉霄楼的发展前景,婧琳不由得问道
“靖宇哥,我们现在已经有三百两银子的外债,若再请手艺好的厨子,每月少说也要八两银子的薪资,加上前面还要承担整个杭州城衙役的伙食,怎么可能补上亏空?”
“婧琳果然是聪慧过人,不愧是我的好老婆”于靖宇笑嘻嘻地逗了一下婧琳,继续说道“酒楼初营业为了节省成本肯定不能请厨子,婧琳你原来不是在汴京的春风楼里帮厨吗,所以今日有道面食就得麻烦你来掌勺,大家一起来评价一下。”
说是婧琳掌勺,于靖宇也没少费心思,先把买来的鸡骨吊出高汤,再将八角、洋葱、黑胡椒、小茴香、肉桂等调料研磨成粉放在一旁备用。待到婧琳那边将面团醒好,用擀面杖压成薄饼,再用于靖宇前几日请人定做的中间刻有波浪形状的滚轴压成弯曲的面条,随后放到油锅中炸到八成熟的金黄色。另一个锅里将剁成末的牛肉和豆豉酱放进去炒制,出了香味再将吊好的高汤倒入,将面条放入锅中,开锅的时候加入研磨好的料粉和精盐,一碗属于于靖宇那个年代的充饥神器就这样诞生了。
于靖宇对于泡面可是有着浓厚的感情,多少个夜晚就是靠一杯面度过,他的厨艺方面压根没什么造诣,可唯独对泡面充满好奇,没想到那些稔熟于心的配料表竟然在这里用上,虽然没有味精、鸡精等化学调料,但相比于口味清淡的古代人,这个味道已经算得上异常鲜美了。
可惜宋朝的时候没有辣椒,若是能加上两勺辣椒油,那这碗面也就完美了,于靖宇一边感叹着一边把面端了上去。这面一上桌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待到杨老夫妇俩人尝过之后,众人在于靖宇的招呼下才大快朵颐。
虽然对于靖宇来说,没有现代合成提炼的佐料做出的调料与印象中的味道大相径庭,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么鲜美的面条还是第一次吃到,四碗面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于小哥,不知你从哪里得来的配方,竟然让这面如此爽滑,汤汁如此鲜美。”杨老汉对于靖宇是彻底服了,这个小哥脑子里不光有奇奇怪怪的商业头脑,连厨艺也这么让人佩服,征服一个人先征服他的胃,这句话算是给于靖宇量身定做的。
“哪里哪里,这只是我那天晚上饥饿交加,夜不能寐,仰望星空突然灵光一现,想出的这么一个吃法,没想到被杨老您给认可了,甚幸,甚幸!”于靖宇大言不惭地说道,这下若能回到21世纪,就没人说泡面是倭寇发明的了吧,这应该是穿越后最扬眉吐气的一件事了。
“靖宇哥,这面这么好吃,叫什么名字啊?”一个女子问道。
“就叫它方便面!”于靖宇领着大家去后厨转了转,虽然前面粉料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油炸过的面条不容易失去水分,若提前备好材料,工序确实要比市面上的需要现拉现扯的蝴蝶面、清汤面方便的多,故而众人对方便面这一称呼也都认可。
“虽然我们有方便面,但酒楼自然不能只靠一种主食,婧琳你就负责列出一套菜单,挑几个价格优廉的菜作为特色菜。”于靖宇顿了顿说道“杨老,您是长辈,还得劳烦您翻翻黄历,定个日子,咱们也好开张剪彩,开始只在一二层营业,三层作为大家休息之所。”
杨老汉看着眼前这少年的变化实在是感慨万分,两人初见之时于靖宇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奸商,油嘴滑舌地想占他便宜。若说茗香雅居于靖宇还有能利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