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直接结算的人群范围需参保人自行与参保地社保机构进行确认。同时需申领符合跨省异地就医规范的社会保障卡并在参保地办理了相应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作为参保地,直接结算需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深圳参保人需办理符合跨省异地就医条件的社会保障卡,即金融社保卡;需符合《SZ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府令256号)的相关规定,并提前做好相应的转诊或备案手续,备案或转诊医院应在跨省异地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选定;目前在跨省异地就医平台直接结算的费用仅为符合条件的住院费用。
根据办法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可以申请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人员范围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长期跨省居住的人员;本市户籍参保人长期跨省居住的人员;本市直通车企业参保人长期派驻省外的人员;办理了转诊手续的人员。
据深圳社保局特别提醒,深圳各社保经办窗口已设立跨省备案窗口,符合备案条件的可前往属地社保分局或管理站办理相应手续。
因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前提是办理了转诊或者备案手续,故住院起付线为400元。未超过起付线的部分,由参保人支付,超过起付线的部分,由基金按规定支付。
跨省异地就医和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的区别
目前跨省异地就医和省内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的都只是符合条件的住院费用,但跨省异地就医与省内异地就医在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就医凭证方面区分:跨省异地就医必须持有符合跨省异地就医规范的社会保障卡。对在深圳参保的人员来说,指的是金融社保卡。而省内平台因上线较早,为兼容多地市的不同情况,对就医凭证没有严格要求,社保卡,身份证(儿童可提供户口簿)均可就医。
从人员范围及备案手续方面区分:跨省异地就医需满足转诊或备案的条件,并提前办理相关的手续方可在就医地医疗机构刷卡结算住院费用。省内异地就医,无论参保人是否备案转诊,都可以在省内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但如果省内异地就医未按规定办理备案报批手续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在原基金支付比例的基础上降低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在原赔付比例的基础上降低20个百分点;如果未经办理备案报批手续在异地看特殊门诊的,基金不予支付。
从待遇问题方面区分:跨省异地就医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和诊疗项目范围),而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执行参保地政策。这可能会使跨省异地就医享受的待遇和自费申请审核报销的待遇存在差异。
而省内异地就医执行的是参保地的待遇,原则上与同等条件下自费申请报销的待遇相同。
举个例子,一位GD省非深圳社保的老人,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检查。由于他已经办理了异地医疗结算,到医院后,按规定出示社保卡、身份证和异地就医申请表等,办理相关住院手续,并交1万元按金(这1万元要自己先付,其中的1000元属于自费部分)。出院时,老人直接在医院的社保窗口办理完各项手续即可出院,无需办理结算。数个工作日后,再回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办理结算,在这期间,深圳和其所在地的社保机构就会完成了相关结算手续,所在地的社保机构会支付他在住院期间符合规定的费用(约满足社保条件费用的75%)。在医院办理完结算手续后,医院会立即退回约6000多元给老人,因此,这位老人自己实际只付了2000多元,也无需再自己先垫付,再拿一大沓单据回老家报销。
如何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以江门为例,全国结算联网工作实现后,符合JM市跨省异地就医规定的参保人可凭本人社保卡、身份证、异地就医申请表到其所属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申请。
经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确认后,参保人在所备案医院住院治疗,可凭本人社保卡、身份证等资料办理医保住院登记手续和住院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注: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到社保经办部门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和社保卡出省检查均需要提供已经激活且正常使用的社保卡。尚未办理社保卡的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请尽快申领并激活。
健康是最重要的。生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有了异地医疗结算,也算是对异地患者的一个福音。当然了,健康快乐每一天,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