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损失。以至于唐玄宗统治时期,直接下诏询问,“要不咱们干脆开放铸钱禁制得了。”而安史之乱后,币制再度紊乱,连政府也开始以次充好,滥造恶钱,故而刘晏便再度提出了“不禁铸钱”这个问题来。
听完高岳的第一道回答,刘晏点点头,“二问,既禁私铸,权归官府,然而今铸钱,本过于利,又当如何解决?”
高岳想了想,便拱手答道:“官府铸钱之本,大约在于本料、用工、转运、俸料四项,开天(开元天宝)之日,铸一贯钱本钱为七百五十,则可得利二百五十文,各州共设九十九炉,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贯,储藏于库,则得利八万一千七百五十贯;然丧乱之后,国家所掌之炉,仅余不到三十,多在晏相所掌之东南,若送京都,加上用工、转运、监造官吏的俸料,每铸造一贯,花费为二贯,可谓本倍于利也。依晚生的看法,当务之急于剑南、蔚州、润州、扬州、宣州等地增设矿冶、铸炉,又可自岭南赋税、各地和市当中折换金银铜锡,产量一增,本钱必低。谨对。”
“那第三问,增炉可削铸钱之本,但若小人百姓改私铸为私熔,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