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人才(1 / 2)

李当天下 情非我愿 2871 字 2017-11-23

第四十一章:人才

这一下可把李适给气乐了,要知道历来皇子孙都必须在学习,这是大唐的祖制,其余皇子孙就算要偷懒那也是借口身体不适,可此子倒好,直接说学的无聊,他逃课了。

“甚是无聊?你的意思是,哪里的那些学识,你都会了,你不必再学了?”李适说这话的用意是想告诉这个孙子,你在学业上还差得远,没有资格说甚是无聊这种话。

岂料李淳撇了撇,理所当然地说道:“皇孙的志向又不是当皇帝,学那些玩意干嘛?”

此言一出,非但大唐天子李适傻眼,就连几位大学士出身的中书大臣们也傻眼了。

谁也没有敢说出这样的话,在大唐的帝王之家,没有人敢怎么说的。

要知道教学他们的教授的书籍那可是历代文家圣贤们的经典,可在这名孩子口中,竟成了“那些玩意”。

中书令忍不住开口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读圣贤书,行仁义事。此乃教之根本,圣贤遗书之根本。……不知世子此言,恕微臣不敢苟同!”

大唐天子愣了愣,本来他也想亲自管教管教这个不听话的孙子,可没想到中书令看不下去了,他无法忍受李淳对圣贤遗书的轻视,便主动跳出来了。

这可是好事啊!

要知道这几位中书大臣,那可是都是饱学之士,有中书令的帮忙,大唐天子自然乐见其成。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李淳歪着脑袋看了中书令半天,忽然笑道:“这位大人的话,恕本子不敢苟同。”

“哦?”中书令轻笑一声,问道:“世子欲与微臣辩论么?微臣洗耳恭听。”

见李淳竟然直接向中书令叫板,大唐天子也觉得有些意思,挥挥手叫八孙子起身。

他实在想听听,这个被传言是大唐的帝君的皇孙,他究竟能说出什么来。

“辩论不敢,本子只是问这位大人几个问题而已。”赵李淳站了起来,拍拍腿上的尘土,轻松地问道:“尧舜他可有师?桀纣他可有师?”

中书令还未开口,尚书令先皱了皱眉,心说,这中书令恐怕要阴沟翻船。

果不其然,中书令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皱皱眉说道:“桀、纣等人身为人王帝主,自然是有师教,尧舜乃上古圣贤,倒是没听说有谁教授。”

“既然如此,为何有师教者反成昏君,无师教者却成圣王?……不知可否理解为,教,反不如不教?你说呢?大人”

中书令微微色变,心说这话要是坐实了,此子逃课于宫学岂不是变成有理的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开口道:“尧舜虽乃圣主,但微臣以为,怕是也是有圣贤教导。至于桀纣那昏君,即便有圣贤教导,恐怕也是无心学业的。”

“这位大人改口改得好快啊。”李淳没心没肺地笑道。

中书令闻言不禁有些脸红,不过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尽管这条路被中书令给堵死了,但赵李淳脸上却无异样,继续问道:“本世子问这位大人,这读圣贤书,行仁义之事,这圣贤之书,何人所书?”

“自然是历代圣贤大师了。”中书令很奇怪这位皇子怎么问出这么没水平的问题。

“那么历代的圣贤又是从哪里,学到那些学识的呢?”

“自然是……”说到这里尚书令心中咯噔一下,他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陷阱究竟在哪了,原来是这里,厉害厉害。

“看来这位大人是猜到了,不错,本世子就是要问,在以前仓颉造字、圣人留书之间,那么留下第一本圣贤之书的圣人,他究竟是学成于何人呢?如果有老师,他的老师又是学于何人,请大人示下,小子我确实是不知。”

中书令无言以对,因为要是回溯到最早,必定会有一位圣贤是没有老师的,但是这话他却不能怎么说,一旦说了无疑就中了这位世子的圈套,一旦坐实了他的言论,其实那就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歪论。

“恕微臣才疏学浅……”中书令面红耳赤地败退了。

“那我也有疑问,不知大人能回答上来吗?”李淳玩味的看着中书令大人。

“请世子示下。”中书令大人弄出了一个请的动作。

大唐天子心中暗自惊呼,他本想通过大臣的口训教这位顽劣的孙子,没想到,此子一通歪理竟然反而难住了这位饱学之士。

“请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呢?”

说实在的,这个题目真的是不好回答,所有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这个题是套路。

“微臣才疏学浅,不能解开这个题目。”

不过转念一想,大唐天子又感觉有些高兴,毕竟,他这被无尘子当年的言论所折服,他的孙子竟然能难住中书令大人,这岂不证明,此子也是有真学实才的?

大唐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