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顺利登基(1 / 2)

李当天下 情非我愿 3405 字 2017-11-04

“父皇居然驾崩了”皇帝居然驾崩了这个确实比较打击这帮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准备新皇帝的东西。

在他们的眼里,太子殿下随时随地的都有可能被换掉,因为他拿掉了鱼朝恩,皇帝最信任的人,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嘛。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宫殿里侯着,打哈欠的都有,毕竟现在是晚上时间。

老皇帝的诏命让太监们当着所有的文武百官的面读了出来,就是让李氏当皇帝,好好干,把大唐干好,不能辜负自己的苦心经营。

连一个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所有人都不敢大口气的说话。

直到凌晨五点才让他们回去,这就是宫廷里面的规矩。

回到太子府后,发现太子府的守卫比之以往要严密的多,王府门口过往之人大多数都是大内侍卫打扮而成。李适知道这是自己身份变了的后果,此时的太子府俨然就是另外一个皇宫大内,李适进入太子府后,太子妃与管家已经等候许久,看到李适,两人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两个人都希望李适能顺立即皇帝,但是当李适进入皇宫的时候吗,心中却无比的担忧,唯恐宦官们会设法陷害李适,给鱼朝恩报仇,毕竟太子的兄弟们有才华的也不少,只要有人除掉了李适,顺便就能找个人做皇帝,实然两人都看错宦官们了,现在的他们真的不敢怎么干。

这时候的李淳已经是皇太孙啦,地位明显比以前的高,没有以外的话,李淳可能也是以后的皇帝。

这时候,李淳也就是一岁多吧,现在也就会走路,不算是,应该是爬路。

因为小孩子在走路以前都是先爬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

“呜呜呜”李淳在地上打滚滚,可把李适给笑坏了,因为李适都好久没有笑过了。

“这个孩子啊,可真的是个小宝贝儿,奶娘,把孩子抱起来,地上比较冷,我怕他一会儿难受生病。”奶娘快速的上去抱住孩子,自己带着其他的下人就去房间里陪李淳玩了。

这时候的李淳就纳了闷了,我去地上玩玩,这还不让人家去玩耍了嘛,哎,扎心了这是。

在皇宫里的宦官们是个聪明人,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会下手,若是以前李适进宫身死的话,只怕代宗皇帝会一道圣旨让宦官们死在他的前面。更何况,郭子仪这个老头搞不好会发兵勤王的,此时的李适没有对宦官们表现出一丝不敬的意味来,他们没有理由破釜沉舟。

李适让两人不必担心,也把在皇宫之中的事情告诉了二人,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可当知道圣旨已经颁布下来,两个人心中稍定。.

管家和太子妃不在担心,可李适却开始忧虑起来了,他知道当上皇帝只是第一步,以后他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他不觉得自己能够稀松平常的铲除节度使们。

阉党倒了,政治清明了吗?

民间都说宦官们死了以后,大唐朝政治豁然开朗,代宗皇帝是明君,可李适知道太监彻底倒台让节度使们彻底做大,这样对朝廷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往往掺杂着军事博弈,而宦官们手中有兵是个不容忽视。

拉一帮打一帮是所有的皇帝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内部团结吗,若是团结,在自己对鱼朝恩下手的时候,宦官们做了什么?没有,可见他们内部的不团结。

猛然有一刻,李适有这样一个想法,要是宦官们没有倒台,大唐会那么快走进节度使们的时代吗?可此时李适马上便要登基称帝了,他才明白代宗皇帝为什么非要铲除宦官们了,想当个有作为的皇帝,先是要立威,而宦官们有大罪过又权势滔天,是最好的立威工具。

李适进宫的消息以很快的速度传遍了大唐官场,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李适继承大宝已成定局,一朝天子一朝臣。

代宗皇帝死后,按照惯例,百官上劝进表,第一道劝进表送到太子府后,自有人回复,大概意思便是父皇刚刚归天,我十分伤心,怎么忍心此时此刻便做皇帝。

第一道劝进表被退回后,第二道劝进表就到了,李适看到后亲自做了回复,“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遂即大位!所请不允。”比之前一道语气有些软了,大概意思便是众臣尽皆忠于朝廷,看着你们就让我想到了去世的父皇,更加悲伤,实在不能继承皇帝位。

李适知道第三道劝进表来了后,等待着他的就是登基大典。

第三道劝进表上来后,李适写道与太祖皇帝李渊劝进表相似的回复:““卿等合词陈请,至再至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以所请。”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这个皇帝我当了。

三大营全城戒严,由内阁首辅黄立极,司礼监秉笔太监宦官们,率领京师文武百官,数千人迎李适进宫继承皇位。

李适着龙袍在万民跪拜中,坐着銮驾进入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