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八十二岁的郭子仪1(1 / 1)

李当天下 情非我愿 1334 字 2017-10-28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古稀之年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

郭子仪虽然长的不高,而且还黑,因为在王府里幼子李淳见过,只记得大唐功臣的一些事迹。

户籍: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祖籍:山西汾阳。

家世:官吏之家。

父亲:郭敬之,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县)录事参军。

妻子:王氏,与其生有六子八女。子女:八子八女。

身份:军事家、政治家。

效力:唐帝国。

忠诚度:高。

入仕之门路:科举,乃当时的武状元(全国第一的武举人,有真才实料者)。

当过的官:朔方节度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太尉、中书令。

职权最高到:相当于宰相。

履历:两次复用两次降官。受到重用之年:755年(59岁),受封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后节度使演变成藩镇,灵武,今宁夏灵武西边),平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中收复的唐朝领域:河北、河东(今山西永济)、冯翊(今陕西大荔)、潼关、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与吐蕃对战所占领的土地: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荣誉事迹:平定过安史之乱、击败吐蕃的入侵、与回鹘化敌为友。最令人惊艳的一次: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帝国还在复原中,发动大军直逼京师,代宗复用被冷落的郭子仪,封其为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命军士白天打鼓,晚上燃火,吐蕃不知其意,于是撤兵。

受挫之事:

1. 755年,安史之乱,欲收复范阳,唐玄宗不答应。

2. 757年,安史之乱,曾败给安守忠、李归仁於清渠(今西安以西)。

3. 759年,安史之乱的邺城之战,唐帝国以九个节度使,号称60万之众,最后战败,指挥是宦官鱼朝恩,他把责任都推给郭子仪一人,使其第一次被卸职,剥夺其兵权。

4. 762年,唐代宗用郭子仪,但马上就被宦官程元振离间,再度卸职,后在隔年子仪被复用。

5. 766年,派大将浑瑊出兵宜禄(今长武),首战失利,但经战后检讨,马上逆转情势。

一生战绩:11胜3败(非史书中计算,

1.收复河北之战(对燕帝国)胜。

2.平定河曲之战(对燕帝国),胜。3.收复河东之战(对燕帝国)胜。

4.潼关之战(对燕帝国)胜。

5.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之战(对燕帝国)胜。

6 清渠之战(对燕帝国)败

7.收复长安之战(对燕帝国)胜。

8.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之战(对燕帝国)胜。

9.邺城之战(对燕帝国),败。

10.二度光复长安之战(对吐蕃),胜(以智退敌,不战而胜)

11.守御关中之战(对吐蕃、回鹘)胜。

12.二次守御关中之战(对吐蕃、回鹘),胜(与回鹘化敌为友)

13.泾、邠之战(对吐蕃)败,后反攻得胜(从防守变成进攻,至此,吐蕃不敢再犯,而郭子...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他对皇帝十分忠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