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词语解释
初唐
1.唐诗的四个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一,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例句
“故凡所作效古而自汩其体者,引喻凡猥者,辞繁而芜句佻且稚者,记、序、书、说、杂文皆有之,不独碑、志仍六朝、初唐余习也。”——清·方苞《书柳文后》
“即其比兴一端,能使汉、魏、六朝、初唐骚人墨客,勃郁幽芬于情文缭绕之间。”——清·魏源《〈诗比兴笺〉序》
2.泛指唐代初期,可参见词条唐朝。如:他专门研究初唐的政治经济状况。
初唐历史记载
大唐历史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4]。
唐高祖李渊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国内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6]。617年李渊杀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隋都大兴城。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而在扬州的隋炀帝,他心灰意冷,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江都政变中被宇文化及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东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621年唐将李靖于唐平萧铣之战获胜,梁帝萧铣于江陵降唐。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国本部归唐朝所有。
贞观之治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得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面,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世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武将。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羁縻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隋末唐初之际,北方东突厥汗国十分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对此唐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在渭水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渭水之盟。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杀盘据夏州的梁师都,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