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2 / 2)

看到陈知非双腿移动座椅,甄爱平告诉陈知非,这个座椅是他以前坐过的,后来升职做账让给徐春龙坐了,再后来就是徐春龙让给陈知非坐了,这座椅几易其主。俩人通过交谈,陈知非才知道甄爱平是个老员工了,与李军、马怡丽、宋洁是第一批走进这家公司工作的残疾人。上班的第二天他和宋洁就被领导安排到文件部扫描报关单,那时候,他和宋洁常常加班到晚上十一点钟下班。有一次来自昆山的火车晚点,他们在公司里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将近十点钟报关单才送过来,这晚的单子特别多,比平日多了一倍,他们拿到单子后马上抓紧时间扫描,无奈单子太多了一时做不完,这时已是深更半夜了,考虑到宋洁未婚是单身女孩,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他让宋洁先下班回家,自己留在公司里扫描剩余的报关单,偏偏这个时候机器又出了故障,他急得精神几乎要崩溃,公司里值夜班的老头同情他,见此情景安慰他,并帮助他设法排除了故障,陪他做到十二点扫描完最后一批报关单,他才急匆匆地离开公司回家睡觉,然后第二天早晨又按时起床上班,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夜晚。由于晚上时常加班,夜间睡眠不足,他的朋友们都说他瘦了,脸上皮肤松驰,人显得老多了。陈知非看着甄爱平,半晌无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到自己晚上也是经常加班,睡眠不足,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是变成了甄爱平说的那样老态?陈知非心里想。

后来只要中午有空,甄爱平就来找陈知非、宋洁、程琳琳三个人手语聊天。他又讲了一个相当感人的故事,小学和初中他是在普通学校就读的,从小生活在健全人的圈子里,初一那年因患耳聋听力下降,他在课堂上听不见老师讲课的内容,到了初二的时候,学习成绩变的很差了,期中和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排在全班的倒数第一和第二。由于学习成绩差,他被迫转学,后来转到本市聋哑学校就读,早期在普通学校打下的基础使他在聋校里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使他感觉学习轻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学会了手语,后来又考上了一所残疾人大学,毕业后进过几家单位,但每次在单位工作的时间都不长,后来通过残联的帮助找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一转眼,他与初中的同学二十年没有联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同学聚会,二十年过去了,同学们的变化都很大,有的人他都认不出来了。那天与他坐在一起吃饭的同学,他们中有的人是证劵公司的总经理;有的人是自己创业开厂当老板;有的人是企业的高管;还有的人是公务员;收入都很丰厚。同学们事业有成,结婚生子,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只有他还是一个王老五,是奶奶不疼舅舅不爱,与他们光彩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他感到特别汗颜,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真是白活了。不由得感叹上天对他是如此不公平,让他什么也没有,什么也得不到。甄爱平的一番话语对陈知非、宋洁、程琳琳触动很大,大家都很感慨。宋洁对甄爱平说:“你要不是个聋人,你也不会比他们差。”

说到这里,甄爱平突然话锋一转,问陈知非、宋洁和程琳琳:“你们说聋人听不见有话说不清楚,聋人这个群体有没有名人,比如科学家、艺术家?你们知道有谁吗?”陈知非说:“我知道,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26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双耳全聋,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交响乐曲,如《月光曲》。”宋洁说:“爱迪生,是美国聋人发明家。小时候我看过小人书,爱迪生12岁时在火车上卖报纸,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火车着火了,被列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他长大后发明了电灯、复印机、留声机、电影、蓄电池等。”程琳琳说:“还有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个盲聋女作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还有呢?”甄爱平问。三个人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陈知非想了一会,说:“我记得小时候看过儿童读物,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有个火箭飞船的科学家是个聋人,姓名记不住。”甄爱平说:“你说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俄罗斯科学家,十岁的时候双耳全聋,后来自学成材,提出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是宇航天文学之父。这些人都是聋人,都是在科学和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人。这说明什么呢?只要给聋人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甄爱平的一番话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颇有“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感受。陈知非想甄爱平知道的这么多,心里不由得多了几分佩服,对他的误会消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