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奸情暴露(1 / 3)

泰山仙侠传 隆凌山人 4672 字 2017-12-20

了凡道长去了,石世宇颇感失落,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全赖了凡道长的扶持和资助。如果要是一番光明正大的事业,自己一定会堂堂正正地拜了凡道长为师。事实上了凡道长就是自己的老师,徒弟打败了老师,用的还是老师的办法,老师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老师去了,前进的道路上只能靠自己一个人披荆斩棘往上爬。

石世宇在书房里枯坐着,书桌上,一张白纸上写满了老朋友们的名字。老朋友们围成了一个圆,圆弧上是阎一春、汪雪莲、甄侍祟、闻虎;圆心是闻柏达。阎一春、甄侍祟、闻虎,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画有一箭头,共同指向圆心的闻柏达。

鸡叫了,石世宇起身来回地踱着步。许久,又来到书桌前坐下,提起笔来,蘸了墨,想象着县衙大堂公案之后那张威严生硬的官帽椅,在写满名字的纸上画了出来。随即将纸卷起,缓缓地撕碎,掷于字纸篓中。

石世宇起身,打了个哈欠,心里默念道:“侍祟,我的好兄弟,不要怪我,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道长,甄侍祟我不让他当替死鬼,我把他派上更大的用场。道长,谢谢您的教诲,从今以后我要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史书,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魔方。”

了凡道长多次叮嘱石世宇要勤读史书,石世宇无不听命,一部《前朝史册》拿起、放下不知多少次了,就是读不进去。倒是女儿,一遍便读出了历史的真谛,那部《前朝史册》,女儿读了五六遍了。

永生堂是泰安城里的老字号,阎家祖传,到了阎一春这一代更加发扬光大。阎一春医术精湛,人送外号“又一春”,在泰安城里也是个头面人物了。阎一春不但医术好,而且为人大方慷慨,特别是对那些贫困患者,从不因缺银钱而延误救治。

汪雪莲是经石世宇介绍来到永生堂的。汪雪莲的祖父是个医生,在乡里开了一家药店,坐堂行医。汪雪莲从小长在药店里,爷爷不但教她识字,还教她辨别药材。汪雪莲聪明伶俐,一学便会,到了十岁的时候,抓药煎药就能独当一面。爷爷时常惋惜自己这个孙女不是个男儿,要是个孙子就好了,将医术传承下去定能光耀门楣。汪雪莲十二岁的时候,爷爷去世,父亲做布匹生意,药店无人继承,于是关门了事。

爷爷留下了几本医书,汪雪莲一直小心地收藏着,闲暇之时常常翻看,出嫁时随着嫁妆一起带到了桥沟。汪雪莲上山下山常常顺手采摘些草药,自家老小,左邻右舍,小病微恙,汪雪莲出手大多治愈,颇得左邻右舍好评。日子久了,名气也出去了,邻村梁林药店登门延请,汪雪莲欣然前往,负责抓药煎药。

后来,不料传出来一桩绯闻,说是汪雪莲和梁林好上了。绯闻这东西就像是泼脏水,只要有人往你身上泼,你就囫囵不了。汪雪莲在某些人的眼里便成了不守妇道之人。

石世宇向阎一春提出让衙役甄侍祟的媳妇汪雪莲来永生堂做活时,阎一春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一是自家的店不缺伙计;二是不希望店里雇个年轻媳妇,而且还是有县衙背景的。但是,石县丞是能得罪的人吗?

汪雪莲一来,阎一春的眼前一亮,这个小媳妇长得真不赖:银盆大脸、顾盼流波,肌肤雪白、身材婀娜,风韵四溢。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等到汪雪莲做了几天之后,阎一春便发现,这个妇人不寻常,其在药物方面的见识不输于店内的任何老伙计。阎一春与汪雪莲聊了聊,方知原来是家传之学,无怪乎根基如此深厚。

汪雪莲来到永生堂不到一年,便以自己的勤快、聪慧、热情赢得了永生堂上下,以及众多顾客的好评,许多回头客就是冲着汪雪莲来的。阎一春如获至宝,毫不吝啬地给她加了百分之五十的工钱。

阎一春偶尔也听到了些许关于汪雪莲的传言,心里颇为不屑。想自己行医近三十余载,阅人无数,自信自己的眼光还是蛮准的,汪雪莲绝对不是那种人。梁林也认识,医道不错,人也方正,怎么能做出这等事体?不可能!

事情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往往出乎人的预料。

永生堂每天关门总是先关闭前门,前门关闭后伙计们打扫卫生,收拾几凳。汪雪莲勤快,来了之后,这些活计便包揽下来。久而久之,前门一关,伙计们就溜之乎也,店里往往只剩下汪雪莲和阎一春。阎一春整理一下一天的病案,收拾好银两,和汪雪莲打声招呼就回家。大多是汪雪莲走在最后,关闭永生堂的后门,锁上南大门回家。

这天下午,汪雪莲时而亢奋,时而焦躁,脸上红晕阵阵。终于挨到了店门关闭的时刻,汪雪莲打扫停当,便急不可耐地向外走去,来到后门处,碰巧阎一春也到了。阎一春也是一副心绪不宁的样子,看到汪雪莲脸色潮红,关切地问道:“雪莲,你是怎么了,脸色不太好?”汪雪莲含情脉脉地看了阎一春一眼,支吾道:“……没……没……什么……”急欲逃离。

阎一春颤声道:“雪莲……”汪雪莲收住脚步,转身猛地扑在阎一春的身上。阎一春顺势抱紧汪雪莲,汪雪莲举起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