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个万元户(续)(1 / 1)

咱村的那些人 院丁 1889 字 2017-10-25

原来自从李大胡子葬礼后,王老汉就把油的事记在了心上。那时生产队每人每年才分二斤油,就是村里的壮汉大胆说的那话,分了这茄子还不是煮着吃!缺油啊!现在村里人都私下传,主任坚持总路线,支书见事绕着办。王老汉生了一个主意,这回你哥是积极同意的。他学不会还看不会呀!原来只有大队里有一片试验田,王老汉叫各生产小队都上一片试验田。啥也不中就种棉花,油的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人家王老汉安排你哥仍然在会上持反对意见,出了事好有个缓冲!这事别人可不知道哩!嫂子伸出一个手指头,做了个神秘的样子。张居武眨眨眼心领神会。

忙活一大阵子后,张居文回来了,进门就说咋这么香?张居武说,哥你今天好好尝尝我的手艺。那顿茴香芫荽菠菜丸子香了半村,连王老汉这外头跑过的人都说这丸子的技术绝对胜过大饭店!其实嫂子给人送丸子可不是随便送的,她就是要广而告之,小叔子还没对象哩!那天晚上趁着哥哥高兴,居武又提出了要兴办粉坊的事。张居文骂了弟弟,一向不顶嘴的弟弟也顶了嘴。是嫂子吧他两拉开了。在张居武的小屋里,嫂子悄悄说,居武啊!你哥就是那死脑子,他也是怕你走弯路哩!不行你明天你去找王老汉谈谈。第二天居武见了王老汉,王老汉连夸居武的丸子技术高,好吃!居武说明了来意,王老汉的眉头也皱了几皱。他最后说,你也别着急,我这就要去公社开会,我先探探风再说。王老汉走了,张居武心里七上八下了一天。晚上王老汉回来,说成了!不过你得以承包集体粉坊的名义才能干。

张居武的粉坊那年真没开成,张居文谁的面子也不给。王老汉折了脸也就不再坚持了。他的理由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搞得人家家里不和呀!张居武背上铺盖走了,去了县城第二饭店做了二厨。当年就和招待所的经理千金搞上了对象。

王老汉落实了政策去种子站当了一把手,临走对张居文说,居文啊,咱不能老在这楼里开会!第二年开春,村里的大礼堂和居武的粉坊一前一后开了张。居武的粉坊前后只开了两年,第一年据人说他就赚了七八千。而我村集体那年棉花丰收解放了思想破格买的大电视才一千二百元。第二年张居武赚了多少钱搞不清楚,反正据说后来因他回来办粉坊吹了灯的对象又撵回来了。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那年冬天,一滴雨雪也没下。开春看麦子黄黄英英的一地衰相。活了七八十岁的人都说没遭遇过这样的年景。麦子虽遭旱可多少还是有收成的,这简直就是绝收!有一些思想上残留迷信的老人已经开始在家里烧香拜神,祈求上天降福。公社里来了一个王主任,与张居文研究了半中午就拍了板。把麦子犁了栽红薯,一时间行动起来。张居武也放下手中的生意去河南弄红薯苗,钱据说垫了一半。说好冬天收了红薯给他还,居武说这是救命哩!还不还要咋哩!那时还讲究阶级兄弟的感情,河南那边的公社看了居武他们带的介绍信,发扬阶级友爱精神。迅速组织全公社的红薯苗源,一天就装车往回走。红薯苗是拉着泥条种的,就是把红薯苗沾上一些稀泥巴栽到地里。从河南几百里地弄回来的红薯苗像是抽了筋的婴儿,歪歪斜斜躺了一地。人们本来就失望的心情又加重了几分。王老汉也回来看了两三次,他说一说老天饿不死人,二说共产党更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许多人听了这话都觉得心里好受了不少。真是天不绝人!栽上红薯苗没几天就下了一场透地雨,第三天太阳出来了,红薯苗都个个精神了起来,人们的心里也像开了窗户似的透亮。冬天红薯大丰收,各家各户打地窖储存红薯。居武在场院里砌了八个大池子,三台从河南弄回来的打粉机呲呲直响。有人就说那是响钱哩!看居武个孙子赚钱吧!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摊的满是粉面子的场院上,居武光着脚翻晒这这扰人的白色晶体,嘴里哼着打靶归来。一辆红色的摩托车缓缓地停在了场院边上,一个穿着入时的女子下车走向陶醉在收获喜悦中的居武。。。。。。

元旦的时候,公社里表彰万元户。居武戴了大红花坐了手扶拖拉机夸街哩!腊月里下了雪,人们紧张心欢畅起来。腊月十八居武在村里结了婚,娶的就是那县里招待所经理的千金。人们都说居武个孙子能炸了!农民娶了个城里的姑娘。那天还来了几辆小车,公社的那辆绿色吉普也到了场。

居武的粉坊就没有再开了,第二年他忙着给大家联系打粉机,指导打粉的技术。人们还指望他卖了粉面子好过年哩!还未进腊月,居武的儿子呱呱坠地。当年就像这样,咱村里就把万元户居武的故事传神了。

现在的居武住在县城里,为人和善。但就是跟老婆还不时的吹胡子瞪眼,有人说他老婆你咋不好好教育教育他。他老婆就说,哪舍得呢?那是当年我欠下人家的。居武倒不好意思的笑了。居武师学校。现在有一家大型货站,老婆开着一家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