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请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让王允去死吧(1 / 2)

“吕布已逃,王允速速授首!”

李傕得到吕布逃出的消息立刻大肆宣扬,本就无甚战心的洛阳禁军纷纷逃散入城中,西凉贼趁机追杀过去,城中顿时一片混乱。

李傕率本部直杀向宫城。

宫城内,未央宫。

三公九卿皆面色严肃的齐聚一堂,王允领衔在前,献帝满脸愁苦的表情,厮杀声他并不陌生。

在洛阳时,十常侍之乱,董卓迁都长安,王允政变,每次都是满城厮杀声不绝于耳。

“诸卿,谁可退敌?”

献帝还没亲政,虽然王允这老夫子压的献帝透不过气,可没了董卓这座大山压在头上,刘协还是觉得很舒服,起码不能担心被废跟被鸩杀。

文武百官皆低头不语。

刘协无奈,只得看向王允。

王允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安心,李傕诸贼目标在老夫,大不了老夫一死来平息诸贼之怒。”

王允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其意直指关西士族,如果关西士族在守城时与王允团结一致,何至于让李郭诸贼杀进来。

关西士族如士孙瑞,有些羞愧的低下头来,好不容易诛杀董卓,如今又让李傕等人入城,士孙瑞实在不明白赵岐等人的用意。

难道在他们心里国真的不如家?

如杨彪等则不屑至极,却又不曾说出来。

“司徒,不可啊!”

王允乃并州系,乃至关东系首领,拥簇者不在少数,大家自然不希望王允就此而死,王允一死,他们说重了的陪葬,最轻也是个去官的下场。

“司徒,舍身为国实在令人敬佩!”

赵岐见越来越多的官员为王允站台,不紧不慢的站出来说道。

一句话就给王允定性,忠臣,为国而死的忠臣。

你王允不是自恃忠臣吗?如真想留名青史,自己主动去死,这样才对得起你的名声。

赵岐一出声,关西士族纷纷附和。

一时间关东士族跟关西士族争吵起来。

刘协坐在帝位上如坐针毡,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向自己的舅父五官中郎将王彬。

王彬正面带不屑的看着两派人争来吵去,突然被旁边的一扯,一回头那人悄悄指了指刘协,王彬抬头朝刘协看去,就看到刘协巴巴看着自己,等待自己出主意。

王彬忙低头,看玩笑,平日里出个馊主意他在行,这种领兵打仗的国家大事还是交给王允、赵岐这种老江湖去吧!

刘协见自己舅父当了缩头乌龟,王允冷着脸不说话,杨彪言语激昂,无不是让王允去给大汉朝尽忠。

刘协正手足无措时,虎贲中郎将王景疾步奔了进来,边走边喊道:“陛下,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放肆!”

王景上气不接下气的闯进未央宫,还没来得及说话,赵岐双眼一瞪,大声怒喝:“陛下,好好的在这坐着,哪里不好了?”

王景这才知自己失言,正要解释只听刘协道:“赵卿,王卿也是失言,不必在意,王卿且说何事?”

王景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李傕等贼已杀到宫城外,大喊着,大喊着……”

“什么?”

赵岐那橘子皮一样的老脸一肃,显得格外骇人。

王景有些磕巴的道:“大喊着要陛下,陛下斩司徒之首以谢天下,不然,不然他们就要攻城了。”

“放肆(大胆)!”

赵岐跟王允同时喝道。

“什么?”

刘协猛然站起,脱口而出道:“朕,朕不要司徒公死!”

王允听完顿时感到一阵欣慰,老眼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道:“陛下,老臣今年已近六旬,古人云:人活四十不算夭,老朽还多活几年呢?”

“司徒公不要,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

刘协道。

王允微微一笑,有吗?

“陛下,恕老臣日后不能再教导您课业,不能见证大汉的中兴,老臣不甘呐!”

王允说着朝刘协行三拜九扣大礼,随后转身朝外走去。

“司徒公且慢,朕随你一起去。”

刘协随即跟上王允的脚步。

刘协出宫,顿时有黄盖出现。

宫城上,黄盖出现,宫墙上的士卒纷纷大呼:“万岁。”

城墙下,李傕跟郭汜听到万岁的声音有些慌乱,李傕欲命人射杀刘协,然后趁机攻城。

胡轸劝道:“不可,若杀皇帝,天下诸侯必群讨之,诸位莫忘前年的诸侯讨董。”

李傕这才按住心思,问道:“那该如何?”

胡轸捋须道:“李文忧说的好,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