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长安反应(2 / 3)

关西士族倒算,因此投在弘农杨氏门下。

别人不知段颍为何而死,段煨当然知晓。

当日窦武以北军五校屯于都亭,准备清君侧,时护匈奴中郎将段颍率军回,被王甫一道令下,于是率军与窦武火并,一夜后窦武方士卒皆逃,窦武兵败被杀。

段颖由此转任太尉,后段颍明白缘由后辞官,又被征为司隶校尉。

段颍晚年常为此悔恨,因此在阳球举报后,自杀于牢狱之中,一代名将至此陨落。

有人说是张奂,张奂若杀窦武,王甫必厚报,党人报复。

然史册记载被报复的是段颍,先为太尉又被下狱死。

如果是张奂,这经历应该是张奂才对。

段颍背靠关西士族,阿附宦官,不是大罪,枉杀大臣,何人?窦武是也!

在看张奂经历,在灭窦武后,因得罪宦官而被免官,回乡授学。

党锢起,张奂真有大功,或者同情党人而背叛宦官,宦官会放过他。

这是史学家的事,本小说以段颍为杀窦武主角。

杨彪听到杨修的话脸色一变,道:“你觉得段煨会反?”

杨修点头:“段煨必反,董卓之谋十有八九出自李儒,李儒不死,段煨必投之。”

杨彪见杨修说的斩钉截铁身体一晃,窦武之乱,段颍搅进去,完全是关西士族与关东士族的一次博弈。

窦武身为关西士族却与关东士族亲近,这让关西士族感到背叛,于是与作壁上观。

段颍遂被王甫利用,段颍曾向杨赐询问,杨赐闭门不出,段颍衡量后攻击窦武,于是宦官胜,关东士族在朝堂的势力被扫除,关西士族攫取大量利益。

可以说关西士族用一个段颍,免除党锢之祸。

段煨驻守华阴,这就是董卓在故意恶心弘农杨氏,或者给段煨机会报复。

段煨降李儒,华阴必不保,若段颍攻杨氏坞堡,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积累的名望及实力将被一扫而空。

不,绝对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来人备马,去赵府。”

杨彪虎躯一震,大吼道。

“喏!”

门外随从随即应诺。

“父亲,儿服侍您换袍服。”

“嗯!”

杨彪点头,对杨修的反应很满意。

杨彪去赵府时,王允亦接到弘农被屠的信报。

王允冷笑,转手将信报递给王凌道:“这下关中要热闹了,盯紧杨彪等人。”

“诺!”

王凌身为黄门侍郎,不仅替王允监视小皇帝,更替王允监视长安城内的一切。

王允看着王凌将要退出宫殿,似突然想起道:“彦云,拿去让彦文看看。”

“诺!”

彦文,王允给王玢起的字,无他,王玢选择作将且读书甚少,王允希望王玢日后多读书,成一代名将,能出将入相。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王允亦不例外,尤其是浪子回头的幼子。

有时候王允真怀疑王玢是被人掉包,可王浑一直跟着王玢,王玢从上到下都一样,王允更相信王玢是被惑星砸中,开了灵智。

赵岐府,九十的赵岐身体还算健朗,虽然皮肤皱的如橘子皮,脸上布满老人斑,头发稀疏的已可见顶。

可没人敢小觑这个身如枯柴的糟老头子,他一个念头就让王允在几年后滚蛋,且是无解,除非王允造反。

“邠公。”

杨彪带着杨修如进自家府邸一般进入赵岐的府邸,赵岐之子赵丰为扶风太守,之孙赵训为北军中侯,家中只有曾孙赵珲在。

赵珲给杨彪见礼,随后迎杨彪父子入内堂,赵岐正听着曲看着年轻貌美的歌姬跳舞。

“高祖父,杨公至。”

赵珲轻轻喊了好几次,赵岐才缓慢睁开有些浑浊的双眼,瞪着房顶有些时候,才转目去看杨彪:“文先来了,且坐。”

赵岐说完,又看到杨修,浑浊的眼珠顿时明亮许多,赞道:“这就是令郎,弘农神童杨修吗?”

“正是小子,修见过邠公。”

杨修不敢怠慢,大礼参拜后才回到父亲身后坐下。

赵岐点头:“弘农杨氏又出一名士,百年弘农,千年世家成矣!”

“邠公,少年郎不可夸。”

杨彪打断赵岐,欲言又止。

赵岐当然明白杨彪不会特意介绍杨修而来见他,为杨氏扬名的人数不胜数,用不着他这老家伙。

可花花轿子人人抬,既然见了不妨抬举一下。

也仅仅是抬举一下,随即道:“文先呐!来的如此匆忙,莫非弘农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