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水军都督吕蒙(1 / 2)

虽然李善长说的郑重,但朱元璋和军中其他将领明显都没有将其太当回事,仍是在那非常乐观的谈笑着。

这时候,军师刘伯温皱眉,躬身说道:“陛下,诸位将军,可是认为相国所言是危言耸听?那江东异民刘尚不过是一只蝼蚁,呼吸之间就可以将其铲除?”

见刘伯温面色不善,军中将领尽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生怕刘伯温生气。

朱元璋此时也是微笑说道:“军师啊,你也无须动怒。朕也是知道军师和相国的忧心之处,但如今朕的手下强将如云,又有着军师和相国等人出谋划策,麾下更是有十万大军。”

“那异民刘尚就算是有通天之能,怕是也难逃一死吧?到时一旦攻克江东,朕一定会助军师斩杀那诸葛亮,夺取另外两份仙根,助军师证道地仙之果!”

这时,刘伯温很是恭敬的对朱元璋拜谢:“臣刘基,谢陛下隆恩!不过陛下,臣还是恳请陛下和诸位将军勿要轻视了那江东异民。”

“之前占据着庐江和寿春的齐国就是例子,尤其是那孙膑,更是不可一世,到头来不还是落得仙根消亡之苦?”

在刘伯温说完之后,朱元璋和其他将领随后也正色起来,仔细分析着刘伯温和之前李善长二人的分析。

这时候,大帅徐达也是出声说道:“臣也十分赞同军师和相国的说法,那江东刘尚轻视不得,那天堑长江更是轻视不得。所以,臣建议采用相国的提议,三日内就让薛显领兵攻打庐江,不求制敌,只求能在南岸占据下一处渡口,供后面的大军渡江。”

“而另一路大军,则是由大将廖永安负责,军中所有将领都要服从其调度,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强行渡江的一切准备充分。一旦薛显渡江失败,我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占得先机。”

“只要能够让我们的大军成功登陆,那么异民刘尚不足为惧。到时臣等也能跟随着陛下谋一份功德,早些重返仙界。”

在徐达说完后,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好,就依徐达的建议,即日起,做渡江的准备。”

就在朱元璋、刘伯温等人在寿春商议如何渡江一事之时,刘尚、孙尚香、诸葛亮、吕布等丹阳和庐江的重要将领也已经汇聚到庐江和丹阳临近长江的交界地,商讨的却是如何凭借长江天险据敌。

军师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微笑着说道:“虽然那寿春敌军兵多将广,对主公基业有着极大的威胁。但如今我们有着天险为依托,只要安排妥当,寿春敌军不足为惧也!”

刘尚此时苦着脸说道:“我自然是知道长江天险和军师之能,但对面军中也是人才济济,能人不逊于我们,实在是让我放心不下啊!”

诸葛亮这时接着说道:“主公莫慌,且听臣为主公献计!”

“自古兵书有云,知地之便,知天之时。地之便,依险阻、向高阳也;天之时,顺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胜乃可全,又何难也?”

“这长江整条防线看似距离很长,但紧要之处不过数个,只要在要害地区设置重镇严防死守,则整条防线即可保无虞。”

见刘尚等人听得似懂非懂,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莫急,听臣将具体的部署仔细道来。”

“其一,我们可以在沿江各重要据点均设置军镇,平时主要负责所戍守据点兵士的训练以及工事设施的修筑。战时则可单独率领军队出击,或是协同附近其他据点的军镇共同出击。每个重镇都布置强弩万张,以据敌军。”

“其二,组建一支善征战,机动灵活的水军,无须同敌军舰船正面交锋,只需要切断对方补给,切断敌军舰船同北岸的衔接,敌军军需不足,定然不敢前行。”

“其三,也是最后的打算。那就是一旦敌军真的有军队渡江成功,那么我们也可以将附近的几座县城周边清空,坚壁清野,据守敌军。同时,再以舰船切断敌军水上的供给。如此一来,无须征战,不出十日,敌军兵士尽皆饿死矣。”

在诸葛亮解释完后,刘尚众人眼前均是一亮,连连赞叹不已。

吕布这时候感慨说道:“军师真乃神人也,吕布佩服。只是可惜,我不通水性,江边重镇又有着重弩相护,我的弓箭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还有,田单将军也是如此,他和他的火牛一样,甚是怕水。”

“这庐江城的防务交由我们二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主公若是让我上马厮杀我定不会含糊,可是上船的话还是算了。真是可惜,若是甘宁和周瑜两人还在军中就好了,他们可都是水战的行家。”

听到吕布的话后,诸葛亮笑着说道:“吕布将军莫慌,你和田单将军自然是另有安排。虽然如今周瑜和甘宁二人已经不在,但主公军中还有着一员极善水战的大将,那就是吕蒙将军!”

“另外,除了吕蒙将军外,那西门豹也是极善水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