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舌尖——非吃货们的食堂(1 / 5)

本来这一章是打算用我们学校的简称的,可我今天才知道我们学校的简称居然是“w,c”,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当年为啥有那么多的人嫌弃学校了,貌似还很有道理。说实在的,某些事情做多了或者是经历多了是会“上瘾”的,这学校里面的饭初开始时是令人头疼的,甚至是厌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洗漱池旁边有6个大半截汽油桶,每餐几乎是全部被倒满的!可想而知这饭是多么的令人那什么的。

后来,估计学校也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制定了某些计划,于是人为管控和菜单更换就这么出来了。什么萝卜白菜辣椒冬瓜的,茄子洋葱的……

早上起来,吃了两个包子,说实在的南方的包子虽然小巧,味道也行,但吃不出北方的包子感,南方包子讲究,北方包子则将就!如果说南方包子蕴含着纤弱,娇羞,美味!那么北方的包子则是,骨感,豪放,任性。也许你能一口吞一个南方包子,可是你怎么着也一口吞不掉一个北方的包子,但是你能吃出北方包子的豪迈。这或许也成就了南北方包子的共同的特点——包容!

说道包子,这让我很自然的想起了当年的的饭,如果说到饭估计到现在还会有很多人是要“骂娘”的!因为在我看来当时有些同学对于学校的饭的敌视程度现在丝毫不亚于正在LOL时突然断电的感觉,但对于当时别无选着的我们也只能苦中作乐的将其称为——鸡肋!

第一集:时间

在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面,每个人都有着这么一段神奇的经历,他们早起,午休,晚读,每天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面,苦修着各种文化知识,每日像僧人一样清修,只为得那一场胜利。然而时间匆匆,日起日落,在这群人之中还有着另外一群不备所关注的人们,我们称之为——大师傅们。他们同样的朝起晚休,每日重复着他们的手上功夫,为我们带来一日三餐,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AM:4:30

学校餐厅的后厨里面还没到开饭时间,早已经是刀光火影了,人们来去匆匆,面点师傅们正在机器的帮衬下做着我们喜爱的馒头,两位面点师傅将头晚发酵好的面团托运出来,放在案板上面,于是开始相互挤压,撒上面粉是为了吸收多余的水分,不让面团黏在案板上面,几乎每个中原的女孩子都会做这样的馒头的,但此时的大师傅们无暇顾及,因为这锅馒头要在学生们下课之前要做好的,大师傅们将第一遍揉好的面团放好,撒上面粉静放等待着第二次发酵。

AM:4:50

随着推车的响声,上面几个大桶,开水处取水便于早餐的制作,这是今天早晨的学生们的辅助性主食——汤!这主食是中原人典型的做法,几乎是每个中原人都会做的,其做法简单易学,将开水烧开,将面粉倒入预先盛有水的容器内然后就是搅拌,不停的搅拌,自致搅拌均匀待到水开之后,将面浆倒入,然后猛火急攻,大师傅们每日要提供上千人的这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汤将开未开之时是不能打开锅盖看的,一旦看了汤未滚开,那么汤的味道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大师傅们练就了一个绝活,靠听力来判断,一个合格的大师傅能将汤做的,稠而不泄,稀而不浓是为上品,此时锅已开了,大师傅们则用特制的大勺来回在锅里面搅动,观察汤的颜色、气味、粘稠等来判断今天汤的味道,此时将火调成了文火慢熬。

“好了,汤好了!可以出锅了。”大师傅说道。

于是并排排列的6只大桶已经准备好,大勺开始盛如大桶里面加上盖子静放在一边保温,开饭之时汤的温度刚好适合。

AM:5:20

此时的面点师傅们已经开始第二次揉面了,这时最后一次,

“这面好了,可以成型了”大师傅道。

于是各个师傅开始将大面块分成小面块放入机器中碾压,大师傅们始终是没有忘记撒上面粉,从机器出来的长条状面团被放到另外一个加长的案板上面,准备被加工成馒头的样式,此时需要撒上第三道面粉,于是一个师傅操刀,只见手起刀落,长条状馒头已经均匀的被切成了20个大小均称的馒头,这需要五年以上的刀工手法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下一步便是摆盘准备进入蒸炉,只见大师傅们摆盘同样的流利手法,此时仍不忘记撒上第四次面粉,当几千个馒头被逐个放进笼屉里面然后推进蒸炉面,大师傅们这时拿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弹了弹腕上的面粉,转过身体准备即将开始的下一场盛宴,这也是馒头即将华丽转变的开始,这些馒头预计要蒸一个小时,之后静置约20分钟便可以出炉,这也是学生们开始就餐的时间,一切都是刚刚好。

AM:6:00

此时的学生们早已经起床了,整个校园里面开始了早读声,天已经大亮,学生们开始下楼准备跑早操,可是食堂里面的大师傅们并没有闲着,开始准备真正的刀光火影,预先已经洗净切好的蔬菜已经开始严阵以待准备下锅,大师傅们则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