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太阳系的新大陆,烈火与寒冰的世界(2 / 2)

未来22世纪 未来学者 3913 字 2017-12-11

势地位,强迫全世界在贸易上仍然依赖于美国的国家,向美国支付购买黄金的附加税。

劳里昂星的矿产,也包括来自水星及内侧的的重金属,它们奠基的金美元体系,也催生了世界各国与之同类的金本位货币,如英国恢复的英镑,德国的马克,法国的欧元,中国的金元宝。但是由于美国掌握着最主要的矿藏,世界各国的跟随,如同当年的对美国出口导向“屯积美元”一样,都等同于自动自觉向美国的朝贡自已的产品和服务。但是,金美元导致的经济压力,也最终促使地球世界,出现了与“金美元”对抗的个体信用货“金加隆,加隆体系”,这是另一个课题。

水内第三大小行星卡昂,也在美国人的手中;德国人占去了第四大小行星新鲁尔,中国则得到了第二大水内小行星祝融。祝融位于最外侧的水内行星带,距离太阳2600万公里。根据水内时代开始后的蒂柏卡协议,它作为阿姆斯特朗法则的补充,地球各大国之间,彼此交换了各主占行星的次要地区。因此,美国得到了整个火神星和卡昂,中国也得到了整个的祝融,日本也得到了整体第五大的水内小行星隆盛。条件尽管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各国空前的矿业基地,相形之下,水星也渐渐退位为特殊金属如铀,如铱等的采矿点。水星更重要的职能,是向水内小行星矿业区,就近输送后勤给养。在这方面,罗纳德平原上的里根城,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水内小行星与水星之间的竞争和依赖关系,因此而导致地月大国对两者间的贸易取舍形成的矛盾,也为日后水星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但是水星和水内行星的开发,它们为各星球太空点提供的廉价建筑材料,的确令太阳系的太空殖民焕然一新。将其等价于新大陆的发现,并无过分。

太空城开始取代各星球内部的原始殖民城市,成为星球居民的主要居住区,正是始自于水内小行星带的开发。

中国获得其主权的祝融星,半径770公里。它的公转时间大约就是地球上的一个月。正如其他水内小行星一样,它的一面被潮汐锁定在太阳照射下,保持着9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融熔的铅湖散发着淡淡的铅和水银的蒸汽,但是它的背面就是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祝融的的地壳很薄,平均只有几公里。金属或高含量的金属矿石突出地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地球上的泥土与岩石。看到水内小行星的这一幕画面,地球人都明白了:遍布整个太阳系的种种“陨铁”,其实就是发生在水内小行星带的某些撞击,剥离出来的碎片,重新回落到各个行星的表面。祝融的采矿条件比不上劳里昂和火神星,但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的矿业宝藏。为了克服祝融上的冶炼阳光不够充足的弱点,中国工程师首先发明了,日后广泛使用于水星及其内侧行星的“真空水银透镜”。

所谓真空水银透镜,就是利用这些小行星上的真空和微重力环境,通过银质的净电网形成的张力,张起一块只有几个原子厚的银钨合金反射面或者透射面,从而把太空中的阳光,聚集或折射到特点的地区。这种技术因为是静电吹动的水银分子,因此不受太阳风带电粒子的影响,它们会直接穿过透镜,水银面会重新弥合。如果用到地球上,它需要的真空环境,不可能在一般工程中得到解决。但是在水内小行星带,真空是天然的条件,因此镜面在理论上,可以做得无限大。真空水银透镜可以张起广阔的折射和透射面,中国人首先在祝融星上使用的透镜,每一块的面积都有几平方公里。若干块放置在日光一侧的透镜,聚集的阳光,可以在日夜交界的特定点上,形成阳光冶炼的足够温度,而周边的温度还处于人类当时太空技术能够处理的“较适宜”环境之中。同样也可以用透镜组,把正面的阳光折射到背面的某个更优很的生活位置,而在事实上过滤了危险了太阳风带电粒子。

真空水银透镜被视为未来世纪的太阳系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因为它不仅解决了水内小行星的阳光调节问题,它衍生技术,最终导致了美国人制造出另一大发明“太阳帆”,解决了从低太空向中太空(木星附近轨道)的运输问题。在地球上,也被国际社会考虑用于南极洲和格陵兰等地的冰面开发。尽管它带来了复杂的气象问题和各国间的争论,甚至一度引发了局部战争,但是毕竟,最终令北冰洋成为可以通过的航路,令西伯利亚成为宜居的家园,也让南极和格陵兰,成为生命的绿洲,更让地球整个海洋,成为农渔业高产的养殖场。至于二十世纪初的梁启超先生,理论上泡制的中国所谓远古的四大发明,就再也没有人提了。

“水内小行星“是符合科学可能的假想,而水内小行星上的“地理,天文”环境,就是科学可以预测的世界。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争辩“是否存在水内小行星带”,而是在于让读者的科学逻辑可以结合想象力,“看到”那种轨道环境下的小行星上,将是何种样的画面,————那是任何好莱坞电影,或者NASA图片,都不能提供的科学感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