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风从东方起,雨自东海来(1 / 2)

袁子和闻后镖起之声,便应声一跃,在他高高跃起的同时顺手将刚写好的字顺势带起。“砰”地一下,飞镖一下将袁子和刚写的字钉到木门之上,上面写着二排遒劲有力的大字:风起山谷千石动,雨落平阳万物休。

从空中落下的袁子和依旧头也不回地背对着黑衣人注视着自己刚写完的字,他抚摸着自己颌下白须说着,“请壮士一阅,看看老夫的字和这诗是否也是浪得虚名?”

黑衣人怔了半晌,他这才抬眼望去,他注视着木门上被镖钉着的字念道,“风起山谷千石动,雨落平阳万物休。”念到这儿,他不觉地佩服地说道,“好诗,好字,袁先生不愧是满清王朝最后一个文状元。只是想不到你这个文状元的武功,也竟然深不可测。”

袁子和依然注视着自己的字说,“那是你心虚。大凡心虚之人,总是要先失一招的。”

黑衣人注视着他的背影,感到了袁子和的背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令他惧怕,于是冷冷一笑说,“看来先生知道我要来。”

,“我算计着,贵客也该到了。”袁子和听了他的话,这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他看也不看地坐在桌边,端起了一杯茶,吹了一口上面的茶沫,呷了一口说着。在他说话时,他的双眼依然没有抬起来,从神态上透着对黑衣人的不屑之情,“只是不知壮士从哪里来?”

“从天边而来。”

“走了不少的路吧?”

“九千九百里。”

“为何而来?”

“图。”

“什么图?”

“一幅画了几十万年的图。”

袁子和闻后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只怕壮士要空手而归了。”

黑衣人恼怒地注视着面前喝茶的袁子和,咬着牙说道,“看来袁大王是不肯拿出来,给我一阅。”

袁子和摇了摇头说,“那是天书,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到的,特别是你这种肉骨凡胎之人,没有开天眼,看了不怕折寿吗?哈哈……”

黑衣人在他的身后将刀抽了出来,语气中透着威胁,“不拿出来,怕是难保你这个山寨。”

袁子和不紧不慢地放下了茶杯说着,“我应君子之托,自然不能食言。”

“不拿出来,怕是你今天万劫不复。”黑衣人说完话,抽刀上来飞身就砍,袁子和左右舞动,俩人打了起来,面对着手无兵刃的袁子和,黑衣人竟不能近身。最后,袁子和一甩脑后长辫,长辫如一条长蛇吐信般的将黑衣人手中的长刀一下卷走,长刀在袁子和的辫下如同无形之手而握,一刀向黑衣人砍来,黑衣人吓得急忙一躲,长刀的刀尖将黑衣人脸上的黑纱挑下,将黑纱一下插在了黑衣人头顶木框之上,露出了日本人上原的脸来。

上原被头顶的刀吓了一跳,竟不敢动,呆立在那儿。

袁子和抬眼看了上原被吓呆的上原一眼,他往椅子上一坐,不慌不忙地端起了杯茶,呷了一口,“果然是东方小国上原武士。”

“你知道我?”

袁子和笑了一下说,“尔等弹丸小国,我怎能不知?”

上原怔了半晌说,“既然袁状元听说过我上原之名,那就不要想着将那张图据为己有。”

“据为己有?不,你想错了,此图不是我袁某人的。”

“那是什么人的?”

袁子和正色而道,“图,是我们中国人的。”

上原恨恨地,“看来,你不想拿出来给我们日本?”

“我华夏先祖为什么要给你们日本,怎么,上原的意思是你日本人要当我中国人的子孙不成,啊?”袁子和的证据透着几分的揶揄。

“你,敬酒不吃吃罚酒。”上原恼怒地说着便挥拳而上,这时,玉腕儿突然出现,她一声大喊对着上原一剑刺去,上原吓得一躲。

只见玉腕儿带着几个人保护着袁子和,“爹——”

袁子和一拦女儿,“玉腕儿。”

玉腕儿举刀盯着上原问爹,“他是什么人?”

“从东洋来的日本人。”袁子和看了一眼上原说道,“图就不要想了,那是我大清国的事务和你们东洋小国无关。”

“我日本国虽小,却不象你大清那般的弱。”

“我大清虽亡,然我中华节气尚存,这不是你等小国可比的。上原先生,如果上原先生识趣的话,就请回吧。”

上原听后只得拔起了刀,转身而逃……

玉腕儿,“爹,他干什么来了?”

袁子和没有回答女儿的问话,他起身来到钉在上面刚写的字说着,“看来还真让匡先生说着了。”

玉腕儿不解地注视着爹

袁子和注视着不解的女儿,点了点头,“让人给我备点供品,一会儿我要到坟上去看看。”

袁子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