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过然后由马匹运载着的75mm山炮,整齐踏步士气高昂的行进在南德意志地区的路上,然后看着履带车运载着149.1mmK1重型榴弹炮和230mm重型榴弹炮和他们结伴同行。
士兵们高唱着嘹亮的军歌,天空翱翔着意大利的战机,地面上是意大利人的卡车队伍和士兵行进队伍,高达十数万人一同行军的壮观景象仿佛让人回忆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场景,一时间仿佛时光倒流,回朔到1914年一样,只是这个时候德国人的战斗力可是不比他们当年的前辈了,第三帝国的鹰旗即将落下然后被伦巴第人的军靴所践踏,这就是这次德国人吞并奥地利所带来的苦果,而且这份苦果也必须由他们自己吞咽下。
在这段意大利人屡次战胜德国人的时间内,奥地利共和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如丧考妣一样低着头,如同他们自己国家的军队蒙受重创一样,不过在许士格尼总理的努力作用下奥地利的军队严格恪守中立,然后奥地利的人民在经过古德里安劫掠克拉根福和维也纳的举止然后被奥地利国家机器大幅度宣传之后奥地利人民对待身为同族的德国人的军队就不再那么保持积极态度了。
特别是当战败者无法为自己做出任何有效的辩解而意大利人又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他们的暴行的时候,这种厌恶的情绪便愈发激烈起来,以至于德国的军队在奥地利境内变成不受待见的对象,但是话又说回来在经历过德国人烧杀掠抢之后奥地利人民却仍然不怎么憎恨德国人或者将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划上等号的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做到让奥地利人民厌恶德国人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好在无人敢侵犯属于意大利人的补给物资,这使得意大利人的补给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在这一点上维尔切利诺对于奥地利人的表现也是很满意的,毕竟强者有权对弱者提供一切要求,而弱者必须尽力满足强者。
只是到了现在这个时间,意大利人的优势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德国人的溃败如同江河一泻千里一样,奥地利人想要干什么也是没有条件的事情。
所以意大利人可以放心的从奥地利共和国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获取物资和补给,然后掌控奥地利的能源,工业,交通,通讯,操纵着奥地利共和国的生死大权。
(本章完)